虎掌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Admin讨论 | 贡献2024年11月19日 (二) 20:01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导航搜索
虎掌
虎掌 Hǔ Zhǎnɡ
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

http://online.bjyyjy.org.cn/%E8%99%8E%E6%8E%8C
别 名 掌叶半夏,麻芋果,绿芋子,独败家子,大三步跳
中 药 虎掌南星
科 属 天南星科 > 半夏属
出 处 《中国植物志》(2004年版)


块茎近圆球形,直径可达4厘米,根密集,肉质,长5-6厘米;块茎四旁常生若干小球茎。叶1-3或更多,叶柄淡绿色,长20-70厘米,下部具鞘;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6-11,披针形,渐尖,基部渐狭,楔形,中裂片长15-18厘米,宽3厘米,两侧裂片依次渐短小,最外的有时长仅4-5厘米;侧脉6-7对,离边缘3-4毫米处弧曲,连结为集合脉,网脉不明显。花序柄长20-50厘米,直立。佛焰苞淡绿色,管部长圆形,长2-4厘米,直径约1厘米,向下渐收缩;檐部长披针形,锐尖,长8-15厘米,基部展平宽1.5厘米。肉穗花序:雌花序长1.5-3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附属器黄绿色,细线形,长10厘米,直立或略呈“S”形弯曲。浆果卵圆形,绿色至黄白色,小,藏于宿存的佛焰苞管部内。花期6-7月,果9-11月成熟。

我国特有,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米以下,生于林下、山谷或河谷阴湿处。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块茎供药用,在我国医药学中有悠久的历史,古代本草有关虎掌性味功能的记载如《神农本草经》:“虎掌味苦温;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吴普本草》:“神农雷公无毒,岐伯桐君辛有毒”;《名医别录》:“虎掌微寒,有大毒”。

关于虎掌的形态描述,始于陶弘景,他在《本草经集注》中写道:“形似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宋苏颂《嘉祐图经本草》对虎掌的描述甚详,加上插图,可以鉴定为本种无疑,云:“虎掌生汉中山谷及冤句,今河北州郡亦有之,初生根如豆大,渐长大似半夏而扁,累年者根圆及寸,大者如鸡卵,周回生圆芽二三枚或五六枚,三月四月生苗,高尺余,独茎上有叶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圆,一窠生七八茎。时出一茎,作穗直上如鼠尾(指肉穗花序),中生一叶如匙(指佛焰苞),裹茎作房,傍开一口,上下尖,中有花,微青褐色,结实如麻子,大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巢,九月苗残。”此外,《名医别录》、《嘉祐图经本草》还分别叙述了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的功效和形态,从中可以辨识与虎掌不同。但自李时珍误将天南星和虎掌混为一谈(见天南星条下)以来,本种就大都与天南星混用,少数也有与半夏通用的,却没有把它当作“虎掌”使用的了。为了便于鉴别药物的真伪,今恢复本种原名“虎掌”。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