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贝母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Admin讨论 | 贡献2021年11月2日 (二) 15:28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导航搜索
假贝母
假贝母 Jiǎ Bèi Mǔ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

http://online.bjyyjy.org.cn/%E5%81%87%E8%B4%9D%E6%AF%8D
别 名 (无)
中 药 土贝母
科 属 葫芦科 > 假贝母属
出 处 《中国植物志》(2004年版)


鳞茎肥厚,肉质,乳白色;茎草质,无毛,攀援状,枝具棱沟,无毛。叶柄纤细,长1.5-3.5厘米,叶片卵状近圆形,长4-11厘米,宽3-10厘米,掌状5深裂,每个裂片再3-5浅裂,侧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中间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渐尖,基部小裂片顶端各有1个显著突出的腺体,叶片两面无毛或仅在脉上有短柔毛。卷须丝状,单一或2歧。花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疏散的圆锥状,极稀花单生,花序轴丝状,长4-10厘米,花梗纤细,长1.5-3.5厘米;花黄绿色;花萼与花冠相似,裂片卵状披针形,长约2.5毫米,顶端具长丝状尾;雄蕊5,离生;花丝顶端不膨大,长0.3-0.5毫米,花药长0.5毫米,药隔在花药背面不伸出于花药。子房近球形,疏散生不显著的疣状凸起,3室,每室2胚珠,花柱3,柱头2裂。果实圆柱状,长1.5-3厘米,径1-1.2厘米,成熟后由顶端盖裂,果盖圆锥形,具6枚种子。种子卵状菱形,暗褐色,表面有雕纹状凸起,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长8-10毫米,宽约5毫米,厚1.5毫米,顶端有膜质的翅,翅长约8-10毫米。花期6-8月,果期8-9月。

产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东部和南部、湖南西北部。生于阴山坡;现已广泛栽培。

本种之鳞茎应系我国古代最早应用的中药贝母,曾有种植。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淋巴结结核、骨结核、乳腺炎、疮疡肿毒等症。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