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植物库
图片库
中药·应用库
关于
登录
查看“粉葛”的源代码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
粉葛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
管理员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ICM|item={{CMM|粉葛 Fěn Gé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var. ''Thomsonii'' (Benth.) Vaniot der Maesen |甘葛藤,干葛,甘葛,粉葛,黄葛根,葛藤,葛麻藤 |粉葛,葛花 |豆科葛属 |根,花 |粉葛:甘、辛,凉。归脾、胃、肺经。<br> 葛花:甘,平。归脾、胃经。 |粉葛: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br> 葛花:解酒醒脾,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止泻治痢。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 |《中国药典》(2015年版),《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 }}|imgs=4}} --> [[Category:葛属|F]] [[Category:植物|F]] {{FOC|abst={{ABS|粉葛 Fěn Gé|''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var. ''Thomsonii'' (Benth.) Vaniot der Maesen|甘葛藤,干葛,甘葛,粉葛,黄葛根,葛藤,葛麻藤 |[[:Project:粉葛|粉葛]]|豆科|葛属|}} |imgs=0 |imgmix={{IMG_MIX|粉葛01.jpg|粉葛|粉葛02.jpg|粉葛|粉葛03.jpg|粉葛|粉葛04.jpg|粉葛|粉葛05.jpg|粉葛|甘葛藤02.jpg|甘葛藤|甘葛藤01.jpg|甘葛藤|甘葛藤03.jpg|甘葛藤|甘葛藤05.jpg|甘葛藤|甘葛藤06.jpg|甘葛藤|甘葛藤08.jpg|甘葛藤|甘葛藤09.jpg|甘葛藤|甘葛藤11.jpg|甘葛藤|甘葛藤12.jpg|甘葛藤}} }} 本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顶生小叶菱状卵形或宽卵形,侧生的斜卵形,长和宽10-13厘米,先端急尖或具长小尖头,基部截平或急尖,全缘或具2-3裂片,两面均被黄色粗伏毛;花冠长16-18毫米;旗瓣近圆形。花期9月,果期11月。 产云南、四川、西藏、江西、广西、广东、海南。生于山野灌丛或疏林中,或栽培。老挝、泰国、缅甸、不丹、印度、菲律宾有分布。 块根含淀粉,供食用,所提取的淀粉称葛粉。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ABS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FOC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IMG MIX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粉葛
。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