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金礞石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Admin讨论 | 贡献2021年4月25日 (日) 09:09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YP_TMP|abst={{YP_ABS|{{PAGENAME}}|为变质岩类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烂石、酥酥石(《中药志》)。||}} |imgs=0 |imgmix='' }} Catego…”)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导航搜索
金礞石
金礞石

为变质岩类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9%87%91%E7%A4%9E%E7%9F%B3
别 名 烂石、酥酥石(《中药志》)。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产地】

主产于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采收加工】

采挖后,除去杂石和泥沙。

【炮制】
  • 金礞石:除去杂石。
  • 煅金礞石:取净金礞石,照明煅法煅至红透。
【性状特征】
  • 金礞石:为鳞片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或碎片,碎片直径 0.1~0.8cm;块状者直径 2~10cm,厚 0.6-1.5cm,无明显棱角。棕黄色或黄褐色,带有金黄色或银白色光泽。质脆,用手捻之,易碎成金黄色闪光小片。具滑腻感。气微,味淡。以色金黄、块整齐、无杂质者为佳。
  • 煅金礞石:呈粉末状,黄褐色,闪金星更明显,无臭,无味。以色金黄,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金礞石的主要成分是含钾、镁、铝的硅酸盐,还含有钒等。金礞石的钾、镁、铝的硅酸盐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药性】

甘、咸,平。归肺、心、肝经。

【功能主治】

坠痰下气,平肝镇惊。用于顽痰胶结,咳逆喘急,癫痫发狂,烦躁胸闷,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
    1. 顽痰胶结:金礞石质地沉重,其性下坠,具逐痰下气,消痰积之效,以化老痰顽痰见长。《本草纲目》载:“治积痰惊痫,咳嗽喘急。” 与沉香、大黄、黄芩同用,治疗顽痰或老痰稠黏胶结,气逆喘咳,如《丹溪心法》礞石滚痰丸。
    2. 痰积癫痫,惊风抽搐:金礞石重坠下泄,又具平肝镇惊之效,为治惊利痰之圣药,用于热痰壅盛的惊风抽搐,痰积癲痫,与薄荷汁和蜜调下,治疗小儿惊风,如《婴孩宝鉴》。与大黄、沉香同用,发挥逐痰降火定惊之效,治疗痰积癫痫。
【用法用量】

多入丸散服,3~6g;煎汤 10~15g,布包先煎。

【成药例证】
  1. 十八味诃子利尿胶囊(《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内科肝胆分册》)
    药物组成:诃子、红花、豆蔻、岩精膏、山矾叶、紫草茸、藏茜草、余甘子、姜黄、小果皮、蒺藜、金礞石、刺柏、小伞虎耳草、赛北紫堇、刀豆、熊胆、牛黄。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利尿。用于肾病,腰肾疼痛,尿频,小便浑浊,糖尿病,遗精。
  2. 珍龙醒脑胶囊(《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脑系经络肢体分册》)
    药物组成:珍珠、天竺黄、西红花、丁香、肉豆蔻、豆蔻、草果、檀香、紫檀香、沉香、诃子、毛诃子、余甘子、木香、肉桂、荜茇、螃蟹、金礞石、香旱芹、人工牛黄、麝香、广枣、烈香杜鹃、塞北紫堇、短穗兔耳草、铁粉(制)、冬葵果、甘草、黑种草子。
    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清热通络。用于痰瘀阻络所致的中风,语言謇涩,半身不遂,口眼㖞斜。
  3. 小儿牛黄清心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天麻、胆南星、黄连、赤芍、大黄、全蝎、水牛角浓缩粉、僵蚕(麸炒)、牛黄、琥珀、雄黄、冰片、朱砂、金礞石(煅)。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镇惊止痉。用于小儿内热,急惊痰喘,四肢抽搐,神志昏迷。
  4. 清心滚痰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金礞石(煅)、大黄、沉香、黄芩、甘遂(醋炙)、牵牛子、猪芽皂、马舌子、人参、肉桂、金钱白花蛇(去头,酒炙)、朱砂粉、牛黄、冰片、羚羊角粉、水牛角浓缩粉、珍珠粉。
    功能主治:清心涤痰,泻火通便。用于顽痰蒙蔽心窍引起;神志错乱,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疯狂打闹,羊癫风症。
  5. 礞石滚痰片(《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
    药物组成:金礞石(煅)、沉香、黄芩苷、熟大黄、大黄流浸膏。
    功能主治:降火逐痰。用于湿热顽痰,发为癫狂惊悸,或咳嗽喘痰稠,大便秘结。
【贮藏】

置干燥处。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