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山柰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Admin讨论 | 贡献2020年1月14日 (二) 11:13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导航搜索
山柰
山柰

为姜科植物山柰 Kaempferia galangal L. 的干燥根茎。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5%B1%B1%E6%9F%B0
别 名 三赖(《本草品汇精要》),三柰、山辣(《本草纲目》),三籁(《南越笔记》),三柰子(《海上方》),沙姜(《岭南采药录》)。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产地】

栽培品与野生品均有。原产印度,现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炮制】

净制。

【性状特征】

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 1~2cm,厚 0.3~0.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

【化学成分】

山柰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山柰酚、山柰素以及蛋白质、淀粉、黏液质等。山柰的挥发油、山柰酚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本品药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 4.5%(ml/g)。

【药理毒理】
  1. 抗肿瘤:以人胃癌建系细胞 SGC-7901 接种裸鼠胃大弯,建立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将山柰挥发油制剂 0.8g/(kg・d) 腹腔注射,连续 12 周,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使裸鼠原位肿瘤明显缩小。
  2. 增强免疫:灌胃给予正常小鼠 0.24% 山柰酚混悬液,0.5ml/d,共 7d,能提高其碳粒廓清速率,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也有一定作用,使其碳粒廓清速率恢复正常;显著增强 SRBC 致敏的正常小鼠 DTH 反应并使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 DTH 反应恢复正常;对正常小鼠溶血素生成虽无显著作用,但它可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溶血素生成恢复至正常水平。
【药性】

辛,温。归胃经。

【功能主治】

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胃寒腹痛:本品性辛温,主归胃经而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本草纲目》谓之 “治心腹冷气痛 “,临床上用于治疗胃寒脘腹疼痛。《濒湖集简方》用本品配丁香、当归、甘草等份为末,以醋糊丸服,治心腹冷痛。若虚寒胃脘痛,配伍党参、白术、干姜等以增强疗效。若寒凝气滞,配伍陈皮、白豆蔻、木香等药,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力。
    2. 牙痛:本品辛散温通,有祛风散寒止痛之功。可以用于治疗牙痛。
    3. 跌打肿痛:本品辛散温通,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治跌打肿痛。本品配松节、落得打、地鳖虫、六神曲,研末,白酒送服。或配川芎、当归、赤芍等,以增强疗效。
【用法用量】

6~9g。

【成药例证】
  1. 六味安消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藏木香、大黄、山柰、北寒水石(煅)、诃子、碱花。
    功能主治: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用于脾胃不和、积滞内停所致的胃痛胀满、消化不良、便秘、痛经。
  2. 伤痛宁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制乳香、制没药、甘松、醋延胡索、细辛、醋香附、山柰、白芷。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闪腰挫气,症见皮肤青紫、瘀斑、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 风寒止痛膏(《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骨伤科分册》)
    药物组成:川乌、山柰、防己、延胡索、透骨草、干姜、辣椒、蟾酥、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关节肌肉疼痛,急性扭挫伤。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