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竹茹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Admin讨论 | 贡献2019年6月29日 (六) 13:59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YP_TMP|abst={{YP_ABS|{{PAGENAME}}|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 Bambusa tur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t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F.F.Li…”)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导航搜索
竹茹
竹茹

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 Bambusa tur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t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F.F.Li 或淡竹 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 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7%AB%B9%E8%8C%B9
别 名 淡竹皮茹(《名医别录》),竹皮(《金匮要略》),青竹茹(《药性论》),淡竹茹(《食疗本草》)麻巴(《草木便方》),竹二青(《上海常用中草药》),竹子青(《中草药学》)。
植 物 (无)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淡竹主产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青秆竹主产于广东、广西。大头典竹主产于广东、海南及广西。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

【炮制】
  • 竹茹: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团。
  • 姜竹茹:取净竹茹,照姜汁炙法,炒至黄色。
【性状特征】
  • 竹茹: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纤维性,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 姜竹茹:形如竹茹,黄绿色或黄色,微具黄色焦斑和姜的气味,味淡而微辛。
【化学成分】

竹茹的主要成分是三萜、黄酮,还含有多糖、氨基酸、酚性物质、树脂等。竹茹的三萜黄酮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药理毒理】
  1. 抗菌:竹茹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黑曲霉最低抑菌浓度为62.5mg/ml。竹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得到的水相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黑曲霉、桔青霉菌、啤酒酵母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4.9、5.3、6.4、4.9、16、16mg/ml。
  2. 抗氧化:竹茹黄酮在0.005~0.050g/L可促进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0.005g/L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力;竹茹黄酮在0.005g/L、内酯在0.0005g/L、0.0050g/L时可明显地降低MDA的生成、增高SOD的活性。
【药性】

甘,微寒。归肺、胃、心、胆经。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肺热咳嗽,痰黄及病热烦躁,惊悸:本品味甘微寒性润,善清热化痰和除痰。治痰热壅肺,咯痰黄稠者,多用鲜品,与黄芩、瓜蒌、贝母等相配,以增强清肺化痰之功。烦躁惊悸属热者皆可投用,痰热者最宜,虚热者亦可,《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治痰热上扰,胆胃不和,证见胸闷痰多,烦躁不眠,或惊悸不宁,或呕吐呃逆者,即以竹茹配积实、橘皮、半夏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治产后虚热上冲,证见烦乱呕逆者,可配生石膏、白薇、枣肉等药,共奏清虚热,和胃气之功,方如《金匮要略》竹皮大丸;产后内虚,烦热短气,可配人参、茯苓、甘草、黄芩等同用,以益气补虚,清热除须,方如《备急千金要方》甘竹茹汤。
    2. 胃热呕吐,妊娠恶阻:本品清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治胃热气逆呕呃,常配黄芩山栀子、生姜等药,以增强清胃降逆止呕之力,方如《延年秘录》竹茹饮。若属痰热客胃,证见脘闷呕吐舌苔黄腻者,常配黄连、陈皮、半夏等药,以清热化痰,降逆止呕,方如《温热经纬》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胃虚有热者,可配人参、陈皮、生姜等补虚清热降逆止呕,方如《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竹茹清降力缓,兼能安胎,能治恶阻,胎动属热者。治怀胎蕴热之恶阻呕逆,常配枇杷叶、陈皮、半夏等药,以清热降逆止呕。治胎动不安,单用即可,有清热安胎之效,或与黄芩、苎麻根等药合用,以增强药力。
    3. 吐血,衄血,尿血,崩漏:本品清热凉血而止血,且有消瘀之效,可治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及崩漏等证属血热妄行者。但其力较缓,临床多入复方,常与生地黄、白茅根、大蓟、小蓟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5~10g。

【成药例证】
  1. 小儿止嗽糖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玄参、麦冬、胆南星、杏仁水、槟榔(焦)、桔梗、竹茹、桑白皮、天花粉、川贝母、瓜蒌子甘草、炒紫苏子、知母、紫苏叶油。
    功能主治:润肺清热,止嗽化痰。用于小儿痰热内蕴所致的发热,咳嗽、黄痰,咳吐不爽,口干舌燥腹满便秘,久嗽痰盛。
  2. 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麻黄、黄芩、石膏、葶苈子、前胡、炒紫苏子、苦杏仁(炒)、竹茹。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小儿风热犯肺所致的咳嗽,症见呼吸气促、咳嗽痰喘、喉中作响。
  3. 消痤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升麻、柴胡、麦冬、野菊花、黄芩、玄参、石膏、石斛、龙胆、大青叶、金银花、竹茹、蒲公英、淡竹叶、夏枯草、紫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散结。用于湿热毒邪聚结肌肤所致的粉刺,症见颜面皮肤光亮油膩、黑头粉刺、脓疱、结节,伴有口苦、口黏、大便干;痤疮见上述证候者。
  4. 清喉利咽颗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黄芩、西青果、桔梗、竹茹、胖大海、橘红、枳壳、桑叶、醋香附、紫苏子、紫苏梗、沉香薄荷脑。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宽胸润喉。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发干、声音嘶哑;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常用有保护声带作用。
  5. 抗腮灵糖浆(《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七册》)
    药物组成:夏枯草、柴胡、枳壳、甘草、竹茹、大青叶、大黄、牛蒡子、生石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腮腺炎淋巴结炎,扁桃腺炎,咽峡炎等症。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