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芩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Admin讨论 | 贡献2019年6月14日 (五) 17:47的版本
跳转至:导航搜索
黄芩
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9%BB%84%E8%8A%A9
别 名 腐肠(《神农本草经》),空肠(《名医别录》),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吴普本草》),尾芩(《新修本草》),条芩(《本草纲目》),元芩、土金茶根(《东北药植志》)。
植 物 黄芩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炮制】
  • 黄芩:净制。
  • 黄芩片: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min,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 酒黄芩:取黄芩片,照酒炙法,炒干。
【性状特征】

黄芩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以条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黄芩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以质坚实、色黄者为佳。酒黄芩形如黄芩片。略带焦斑,微有酒香气以质坚实者为佳。

【化学成分】

黄芩的主要成分是黄酮,还含有萜、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等。黄芩的黄酮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9.0%;本品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0%。

【药理毒理】
  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黄芩苷溶液按1.0g/kg的剂量给异丙肾上腺素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可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0.2、2.0、20µg/ml剂量的黄芩苷均对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放线菌素D(DACT)致肝细胞凋亡给药,可抑制肝细胞凋亡。
  3. 抗病原微生物:黄芩提取物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体(RSV)病毒具有抗性,IC50抑制浓度为6.3~52.1µg/ml。15mg/ml黄芩苷在体外对2.2.15细胞分泌 HBsAg和 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100%和88%以上,且对2.2.15细胞的破坏率较低。
  4. 抗炎:黄芩苷可抑制大鼠腹腔白细胞内白三烯B4、白三烯C4的生物合成,其IC50值分别为0.48µmol/L和3.15µmol/L;10~100µmol/L范围内黄芩苷可抑制fMLP激发的白细胞内Ca2+升高,促进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提高。黄芩总黄酮按15g/kg的剂量给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灌胃,连续7d,可减轻其耳廓肿胀程度。
  5. 抗肿瘤:50、125µmol/L黄芩苷在体外可诱导前列腺癌细胞DU145凋亡,凋亡率与剂量正相关。
  6. 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黄芩水煎液按50、100mg/kg的剂量给四氯化碳致小鼠肝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腹腔注射,可降低损伤程度;3.3mg/ml黄芩水煎液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8.96%。黄芩苷按25、50mg/kg的剂量连续3d给腹腔注射FeCl2ADP-NADPH混合物致体内肝过氧化脂质小鼠模型灌胃,可抑制其体内肝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抑制率分别为75%和84%。
  7.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黄芩苷按0.125、0.250.5、1.0、2.0mg/10g的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均可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和脾脏B细胞分泌溶血素的含量,并可增加小鼠抗血清血凝素抗体的含量。黄芩苷按0.125、0.25mg/10g的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可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加巨噬细胞中溶菌酶含量和吞噬中性红的作用;在体外,0.125、0.25、0.5、1.0、2.0mg/10g剂量的黄芩苷均能抑制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功能。1.25×10-4~5×10-4mol/L黄芩类黄酮3',5,6′,7-四羟基-2′,8-二甲氧基黄酮(TDF)可抑制PHA诱导的人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达31%~100%123。
  8. 解热:黄芩苷按4.5mg/kg的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可使小鼠体温降低13。
  9. 体内过程:1.25g/kg(相当于生药4.68g/kg)黄芩水煎剂灌服大鼠后,大鼠血浆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存在双峰现象,血浆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存在双峰:黄芩苷的tmax1和tmax2分别为(12.0±4.5)min和(7.2±1.79)h;Cmax1和Cmax2分别为(5.29±1.96)和(4.49±2.12)µg/ml,汉黄芩苷的tmx和tm分别为(14.0±9.0)min和(6.8±1.1)h;Cmax1和Cmax2分别为(1.38±0.16)和(1.62±0.71)ug/ml;黄芩苷的CL/F为(4.72±1.68)L/h,汉黄芩苷的CL/F为(3.04±0.98)L/h。
【药性】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疽,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痴肿疮毒,胎动不安。

【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湿热病证本品苦寒而燥,可清热燥湿,能清泄脾胃、肝胆、大肠及膀胱诸经的湿热,广泛用于黄疽、泻痢、淋证、暑湿、湿温等多种湿热病证。可入肺、胃、胆经以清气分实热,长于退壮热,用于湿温及暑湿病,湿热郁阻气分,舌苔黄腻、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身热不扬等症,常配行气、化湿药及利水渗湿药使用。如《温病条辨》黄芩滑石汤,治疗湿热蕴结中焦,以之与白豆蔻、猪苓等药同用:《重订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治疗湿热郁阻少阳胆经,以之与陈皮、积壳、茯苓等同用。治疗湿热淋证,可与利尿通淋药同用,如《本事方》火府丹。治疗湿热泻痢,有助黄连以增清热燥湿、解毒功效,如《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湿热黄痕,可作为利湿退黄药如栀子茵陈等的辅助药。
    2. 肺热咳嗽,少阳证气分热证等本品可入肺、胃、胆诸经,清热泻火,用于治疗多种脏腑实热证。尤善清肺火,常用于肺热壅遏,清肃失司,咳嗽痰黄等症。单用有效;与清泄肺热药止咳、化痰药配伍,作用更强,如《医方考》清气化痰丸,与胆南星、杏仁、瓜蒌仁等药同用。本品也长于清半表半里之热与柴胡配伍,具疏透外入少阳之邪,共收和解少阳的功效,故亦常作为治疗伤寒邪入少阳,寒热往来之证的药,如《伤寒论》小柴胡汤。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壮热不退,可与竹叶、连翘、栀子等清热泻火药同用。
    3. 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热毒证本品具清热解毒之效,可治温热病及热毒痢等病证,用于痈肿咽痛等热毒证,可与解毒利咽或解毒消痈药同用如《万病回春》消凉散,以之与桔梗、连翘、山豆根等配伍,主治热毒壅结所致的咽喉肿痛。
    4. 血热出血证本品可凉血止血,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单用有效,与相应的凉血止血药同用,效果更好。本品的止血之功,还可与温经止血药同用,用于治疗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等,如《金匮要略》黄土汤,以之与阿胶、附子、灶心土等同用另外,本品还有一定的清热安胎之效,可用于热伤胎气而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或妊娠热盛,下扰血海,迫血妄行,常与养阴清热药地骨皮、沙参、白芍等同用,如《揣摩有得集》安胎饮;血虚而有热者,又应与养血安胎药白术、白芍、当归等同用,如《寿世保元》安胎丸。
  2. 临床新用黄芩可用于防治糖尿病神病变。
【用法用量】

3~10g

【成药例证】
  1. 甘露消毒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
    药物组成: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豆蔻、藿香、薄荷、射干、川贝母、木通、连翘。
    功能主治:芳香化湿,清热解毒。用于暑湿蕴结,身热肢酸,胸闷腹胀,尿赤黄疸。
  2. 清肺抑火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黄芩、栀子、黄柏、浙贝母、桔梗、前胡、苦参、知母、天花粉、大黄
    功能主治:清肺止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3. 清咽利膈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黄芩、射干、连翘、栀子、熟大黄、防风、荆芥穗、薄荷、炒牛蒡子、天花粉、玄参、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于外感风邪、脏腑积热所致的咽部红肿、咽痛、面红腮肿、痰涎壅盛、胸膈不利、口苦舌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4. 芩连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黄芩、黄连、黄柏、连翘、赤芍、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蕴热,头痛目赤,口鼻生疮,热痢腹痛,湿热带下,疮疖肿痛。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