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鼠尾草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Admin讨论 | 贡献2024年11月1日 (五) 00:23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导航搜索
华鼠尾草
华鼠尾草 Huá Shǔ Wěi Cǎo
Salvia chinensis Benth.

http://online.bjyyjy.org.cn/%E5%8D%8E%E9%BC%A0%E5%B0%BE%E8%8D%89
别 名 华鼠尾草(中国植物学杂志,第三卷)石见穿(本草纲目拾遗),石见穿、石打穿、紫参、月下红(江苏),紫参、半支莲(江西),活血草(四川江津),野沙参(广西南宁)
科 属 唇形科 > 鼠尾草属
出 处 《中国植物志》 第66卷 (1977)


一年生草本;根略肥厚,多分枝,紫褐色。茎直立或基部倾卧,高20-60厘米,单一或分枝,钝四棱形,具槽,被短柔毛或长柔毛。叶全为单叶或下部具3小叶的复叶,叶柄长0.1-7厘米,疏被长柔毛,叶片卵圆形或卵圆状椭圆形,先端钝或锐尖,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有圆齿或钝锯齿,两面除叶脉被短柔毛外余部近无毛,单叶叶片长1.3-7厘米,宽0.8-4.5厘米,复叶时顶生小叶片较大,长2.5-7.5厘米,小叶柄长0.5-1.7厘米,侧生小叶较小,长1.5-3.9厘米,宽0.7-2.5厘米,有极短的小叶柄。轮伞花序6花,在下部的疏离,上部较密集,组成长5-24厘米顶生的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披针形,长2-8毫米,宽0.8-2.3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在边缘及脉上被短柔毛,比花梗稍长;花梗长1.5-2毫米,与花序轴被短柔毛。花萼钟形,长4.5-6毫米,紫色,外面沿脉上被长柔毛,内面喉部密被长硬毛环,萼筒长4-4.5毫米,萼檐二唇形,上唇近半圆形,长1.5毫米,宽3毫米,全缘,先端有3个聚合的短尖头,3脉,两边侧脉有狭翅,下唇略长于上唇,长约2毫米,宽3毫米,半裂成2齿,齿长三角形,先端渐尖。花冠蓝紫或紫色,长约1厘米,伸出花萼,外被短柔毛,内面离冠筒基部1.8-2.5毫米有斜向的不完全疏柔毛毛环,冠筒长约6.5毫米,基部宽不及1毫米,向上渐宽大,至喉部宽达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长圆形,长3.5毫米,宽3.3毫米,平展,先端微凹,下唇长约5毫米,宽7毫米,3裂,中裂片倒心形,向下弯,长约4毫米,宽约7毫米,顶端微凹,边缘具小圆齿,基部收缩,侧裂片半圆形,直立,宽1.25毫米。能育雄蕊2,近外伸,花丝短,长1.75毫米,药隔长约4.5毫米,关节处有毛,上臂长约3.5毫米,具药室,下臂瘦小,无药室,分离。花柱长1.1厘米,稍外伸,先端不相等2裂,前裂片较长。花盘前方略膨大。小坚果椭圆状卵圆形,长约1.5毫米,直径0.8毫米,褐色,光滑。花期8-10月。

产山东,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四川;生于山坡或平地的林荫处或草丛中,海拔120-500米。模式标本采自我国(产地不详)。

全草入药,江苏一带用于治肝炎,面神经麻痹,乳腺炎,痈疖,痛经及骨痛等症,四川江津用根泡酒内服,可调经活血,广西用于去风湿及疮疥。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