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Admin讨论 | 贡献2024年10月31日 (四) 17:38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导航搜索
蒲公英
蒲公英 Pú Gōnɡ Yīnɡ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http://online.bjyyjy.org.cn/%E8%92%B2%E5%85%AC%E8%8B%B1
别 名 黄花地丁,婆婆丁,灯笼草,姑姑英,耩褥草,奶汁草
中 药 蒲公英
科 属 菊科 > 蒲公英属
出 处 《中国植物志》(2004年版)


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黑褐色,粗壮。叶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2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具齿,每侧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通常具齿,平展或倒向,裂片间常夹生小齿,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花葶1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高10-25厘米,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直径约30-40毫米;总苞钟状,长12-14毫米,淡绿色;总苞片2-3层,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0毫米,宽1-2毫米,边缘宽膜质,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状突起;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0-16毫米,宽2-3毫米,先端紫红色,具小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舌片长约8毫米,宽约1.5毫米,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花药和柱头暗绿色。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长约4-5毫米,宽约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6-10毫米,纤细;冠毛白色,长约6毫米。花期4-9月,果期5-10月。2n=24, 32。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北部、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朝鲜、蒙古、俄罗斯也有分布。

本种分布广,植株大小变异较大。本种与上面列为新异名的6个种,按原描述及标本,其内层总苞片先端均增厚或有小角状突起,瘦果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等特征均相同,在叶片形状或总苞片的形状及其先端小角的大小等略有区别,但其特征仍然是连续而没有明显的间断,因此予以归并,同时也归并了前人分立各种下的变型。

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