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牛蒡子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Teacher01讨论 | 贡献2021年10月24日 (日) 18:17的版本 【临床应用】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导航搜索
炒牛蒡子
牛蒡子

为菊科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7%89%9B%E8%92%A1%E5%AD%90
别 名 恶实(《名医别录》),鼠粘子(《本草图经》),黍粘子(《珍珠囊》),大力子(《卫生易简方》),液叉头(《救荒本草》),蝙蝠刺(《本草纲目》),毛然然子、黑风子(《青海药材》),毛锥子(《贵州民间方药集》),粘苍子(《辽宁主要药材》),鼠尖子、弯巴钩子、万把钩(《江苏植药志》),大牛子(《山西中药志》),牛子(《陕西中药志》)。
植 物 牛蒡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浙江、黑龙江等。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炮制】
  • 牛蒡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 炒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照清炒法炒至略鼓起、微有香气。用时捣碎。
【性状特征】
  • 牛蒡子: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 5~7mm,宽 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 1~2 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 2,淡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 炒牛蒡子:形如牛蒡子,色泽加深,略鼓起。微有香气。
【化学成分】

牛蒡子的主要成分是木脂素类、脂肪酸类、生物碱、甾醇、维生素、蛋白质等。牛蒡子的木脂素类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本品药材及其饮片含牛蒡苷 (C27H34O11) 不得少于 5.0%。

【药理毒理】
  1. 抗菌:牛蒡子水煎液 (每 1ml 相当于原生药 2g) 用灭菌蒸馏水配制成 2:1、1:1 的溶液,牛蒡苷用灭菌蒸馏水配制的 1:1 水溶液,牛蒡苷元用灭菌蒸馏水配制的 1:1 水溶液,在体外对大肠埃希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其中牛蒡苷元抑菌圈的直径均大于 15mm,对菌株有高度敏感性,具有很强的抑菌能力;牛蒡苷的抑菌活性属于中等敏感,抑菌圈直径为 10~14mm,抑菌能力良好;牛蒡子水煎液的菌圈较小,抑菌圈直径小于 10mm,属于低度敏感,抑菌能力较差。
  2. 抗肿瘤:牛蒡子煎剂按 2.0、5.0mg/kg 对 S180 荷瘤小鼠灌胃给药,每天 2 次,连续 10d,可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 40.8%、34.8%、16.4%,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3. 降血糖:牛蒡子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75% 乙醇提取物按 2.1g 生药 /kg 对腹腔注射四氧嘧啶 100mg/kg 致糖尿病小鼠灌胃给药,连续 8d,可降低小鼠血糖。
  4. 镇咳:牛蒡子的水、丙酮、甲醇、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以及牛蒡子水提物的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萃取物和水提萃后物按 10g/kg 灌胃给予小鼠,连续 7d,牛蒡子的甲醇、乙醇提取物和水提正丁醇萃取物组可减少浓氨水致小鼠咳嗽的次数,水提正丁醇萃取物组还可延长咳嗽潜伏期。
  5. 祛痰:牛蒡子的水、丙酮、甲醇、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以及牛蒡子水提物的正丁醇、酸乙酯、石油醚萃取物和水提萃后物按 10g/kg 灌胃给予小鼠 30min 后,对小鼠腹腔注射 5% 酚红溶液 0.2ml/10g,水、甲醇、乙醇、丙酮、石油醚提取物及水提萃后物组可增加酚红排泌量。
  6. 改善肾病变:牛血清蛋白 (cBSA) 诱导的膜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大鼠,口服牛蒡子苷 30、60、120mg/(kg:d) 3 周后,血清肌酸酐 (Scr)、血尿素 (BUN)、尿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 (Eccr) 显著升高。
【药性】

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表证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用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与其他疏散风热药配伍,如《温病条辨》银翘散以之与银花、连翘、薄荷等同用。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等疏散风热、宣肺化痰止咳药配伍。
    2.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蝉蜕、柽柳等解表透疹药同用。治疗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痛痒,本品能散风止痒,常配伍荆芥、蝉蜕、苍术等散风除湿止痒药。
    3. 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痈肿疮毒、丹毒、作腮喉痹等热毒病证。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栀子、连翘、薄荷、大黄、芒硝等疏风清热、泻下通便药同用。治疗乳痈肿痛、尚未成脓者,可与金银花、连翘、栀子、瓜蒌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药同用。本品配伍清热泻火解毒药,还可用治瘟毒发顾、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饮,以之与玄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同用。
【用法用量】

6~12g。

【成药例证】
  1. 长城感冒片(《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十册》)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芦根、黄芩、桔梗、淡豆豉、羌活、羚羊角粉、甘草膏、薄荷脑、荆芥穗油。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解表退热。用于流行感冒、发冷发热,四肢酸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瘟毒发颐,两腮赤肿。
  2. 儿童回春颗粒(《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
    药物组成:黄连、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人中白(煅)、淡豆豉、大青叶、荆芥(去粗梗)、羌活、葛根、地黄、川木通、赤芍、黄芩、前胡、玄参(去芦)、桔梗、柴胡、西河柳、升麻、牛蒡子(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透表豁痰。用于急性惊风,伤寒发热,临夜发热,小便带血,麻疹隐现不出而引起身热咳嗽、赤痢、水泻、食积、腹痛。
  3. 风湿膏药(《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三册》)
    药物组成:大风子、地黄、木鳖子、地肤子、丹参、蒲公英、土茯苓、川牛膝、骨碎补、威灵仙、蛇床子、粉萆薢、补骨脂、川芎、生天南星、薄荷、枳壳、牛蒡子、白芷、黄芩、防风、地骨皮、桔梗、锁阳、木瓜、高良姜、荆芥、生草乌、当归、半夏、杜仲、羌活、生川乌、独活、蝉蜕、泽泻、陈皮、何首乌、石菖蒲、苍术、紫苏叶、金银花、南沙参、干姜、肉桂、冰片、樟脑、没药(制)、乳香(制)、细辛、生附子、全蝎、白胡椒、猪牙皂、山柰、丁香。
    功能主治:除湿散寒,祛风止痛。用于筋骨酸疼,四肢麻木,风寒湿痹,以及诸疼。
  4. 芙朴感冒胶囊(《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五册》)
    药物组成:木芙蓉叶、厚朴(制)、陈皮、牛蒡子(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利咽,理气宽中。用于风热或风热挟湿感冒出现的高热头痛,咽痛,肢体酸痛,鼻塞,胃纳减退等症。
  5. 复方西羚解毒片(《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桔梗、荆芥穗、牛蒡子(炒)、甘草、淡竹叶、薄荷脑、薄荷油、淡豆豉、羚羊角、水牛角浓缩粉、冰片。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咳嗽音哑,咽喉肿痛。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