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Admin讨论 | 贡献2021年9月2日 (四) 10:03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导航搜索
使君子
使君子 Shǐ Jūn Zǐ
Quisqualis indica L.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D%BF%E5%90%9B%E5%AD%90
别 名 舀求子(南方草木状),史君子,四君子(新本草纲目)
中 药 使君子
科 属 使君子科 > 使君子属
出 处 《中国植物志》(2004年版)


攀援状灌木,高2-8米;小枝被棕黄色短柔毛。叶对生或近对生,叶片膜质,卵形或椭圆形,长5-11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钝圆,表面无毛,背面有时疏被棕色柔毛,侧脉7或8对;叶柄长5-8毫米,无关节,幼时密生锈色柔毛。顶生穗状花序,组成伞房花序式;苞片卵形至线状披针形,被毛;萼管长5-9厘米,被黄色柔毛,先端具广展、外弯、小形的萼齿5枚;花瓣5,长1.8-2.4厘米,宽4-10毫米,先端钝圆,初为白色,后转淡红色;雄蕊10,不突出冠外,外轮着生于花冠基部,内轮着生于萼管中部,花药长约1.5毫米;子房下位,胚珠3颗。果卵形,短尖,长2.7-4厘米,径1.2-2.3厘米,无毛,具明显的锐棱角5条,成熟时外果皮脆薄,呈青黑色或栗色;种子1颗,白色,长2.5厘米,径约1厘米,圆柱状纺锤形。花期初夏,果期秋末。

产四川、贵州至南岭以南各处,长江中下游以北无野生记录。主产福建、台湾(栽培)、江西南部、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分布于印度、缅甸至菲律宾。

种子为中药中最有效的驱蛔药之一,对小儿寄生蛔虫症疗效尤著。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