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炉甘石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Admin讨论 | 贡献2021年8月17日 (二) 16:22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YP_TMP|abst={{YP_ABS|{{PAGENAME}}|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菱锌矿。|甘石(《本草品汇精要》),卢甘石(《医学人门。本草》),芦…”)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导航搜索
炉甘石
炉甘石

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菱锌矿。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7%82%89%E7%94%98%E7%9F%B3
别 名 甘石(《本草品汇精要》),卢甘石(《医学人门。本草》),芦甘石(《审视瑶函》),羊肝石(《现代实用中药》),浮水甘石(《中药志》),炉眼石(《矿物药与丹药》),干石(《疮疡外用本草》)。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产地】

炉甘石道地产区为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四项、融安县的长安垆、桂林葛家塘,都集散于桂林;亦主产于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皆可采收,从矿中挖出后,除去杂石、泥土即可。

【炮制】
  • 炉甘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打碎。成品为表面白色或淡红色的不规则碎块,无臭。
  • 煅炉甘石:取净炉甘石,置耐火容器中,放无烟炉火内,煅至红透,取出,立即倒人水中浸淬、搅拌,倾取混悬液,未透者沥干后,再煅烧,反复浸淬3~4次。合并混悬液,静置,倾去上层清水,干燥研散。成品呈灰白色或白色细粉,质轻松。
【性状特征】
  • 炉甘石:呈不规则的块状。灰白色或淡红色,表面粉性,无光泽,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体轻,易碎。气微,味微涩。以块大、色白或色淡红、体轻浮者为佳。
  • 煅炉甘石:呈白色、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粉末;体轻,质松软而细腻光滑。气微,味微涩。
【化学成分】

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还含有少量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锰等。炉甘石的氧化锌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氧化锌(ZnO)不得少于40.0%。

【药理毒理】
  • 生肌:炉甘石、煅炉甘石按每创面100、50mg剂量给8%硫化钠、10%水合氯醛致大鼠深达肌层的小面积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外用给药,连续14d,增加肉芽组织中新生的毛细血管,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加速皮肤创口的愈合。
【药性】

甘,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翳膜遮睛,胬肉攀睛,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瘙痒。

【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目赤翳障,烂弦风眼:本品甘平无毒,能解毒明目退翳,可用于目赤翳障者,常与青矾、朴硝等同用;能清热解毒,收湿止痒,用于眼眶破烂、畏日羞明者,常与黄连、冰片等同用,如《证治准绳》黄连炉甘石散。
    2. 溃疡不敛,湿疮,湿疹:本品外用能解毒生肌敛疮,收湿止痒,可用于疮疡,溃后脓水淋漓,疮口不敛者,常与龙骨共研极细末同用,如《御药院方》平肌散;治湿疹,湿疮,皮肤湿痒者,常与煅石膏、龙骨、青黛、黄连等同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水飞点眼,吹喉。一般不内服。

【成药例证】
  1. 创灼膏(《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
    药物组成:石膏(煅)、炉甘石(煅)、甘石膏粉、冰片、白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适用于烧伤,冻疮,褥疮,外伤,手术后创口感染,慢性湿疹及常见疮疖。
  2. 生肌八宝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五册》)
    药物组成:炉甘石、石膏(煅)、龙骨(煅)、赤石脂(煅)、血竭、冰片、轻粉、蜂蜡。
    功能主治:生肌收敛。用于疮疡溃烂,腐肉将尽,疮口不收。
  3.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煅炉甘石粉、硼砂、冰片、琥珀。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
  4. 八宝眼药(《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
    药物组成:炉甘石(三黄汤飞)、地栗粉、熊胆、硼砂(炒)、冰片、珍珠、朱砂、海螵蛸(去壳)、麝香。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退翳明目。用于肝胃火盛所致的目赤肿痛,眼缘溃烂,畏光怕风,眼角涩痒。
【注意事项】
  1. 本品专作外用,不作内服。
  2. 宜炮制后用。
【贮藏】

置干燥处。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