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瓜蒌子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Admin讨论 | 贡献2019年12月19日 (四) 17:19的版本
跳转至:导航搜索
瓜蒌子
瓜蒌子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 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成熟种子。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7%93%9C%E8%92%8C%E5%AD%90
别 名 栝楼子(《本草经集注》),瓜蒌仁(《丹溪心法》),栝楼仁(《药性类明》),瓜米(《四川中药志》)等。
植 物 栝楼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产地】

主要为野生品,在自然分布区内广为栽培。栝楼子主产安徽、山东、河南、四川;双边栝楼子主产广西、广东、四川等地,一般认为质量较差。

【采收加工】

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炮制】
  • 瓜蒌子:除去杂质和干瘪的种子,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 炒瓜蒌子:取瓜蒌子,照炒法,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取出,放凉。
【性状特征】
  • 瓜蒌子(栝楼):呈扁平椭圆形,长 12~15mm,宽 6~10mm,厚约 3.5m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平滑,沿边缘有 1 圈沟纹。顶端较尖,有种脐,基部钝圆或较狭。种皮坚硬;内种皮膜质,灰绿色,子叶 2,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以个均匀、饱满、油足、味甜者为佳。
  • 瓜蒌子(双边栝楼):较大而扁,长 15~19mm,宽 8~10mm,厚约 2.5mm,表面棕褐色,沟纹明显而环边较宽。顶端平截。以个均匀、饱满、油足、味甜者为佳。
  • 饮片:性状同药材。
  • 炒瓜蒌子:呈扁平椭圆形,长 12~15mm,宽 6~10mm,厚约 3.5mm。表面浅褐色至棕褐色,平滑,偶有焦斑,沿边缘有 1 圈沟纹。顶端较尖,有种脐,基部钝圆或较狭。种皮坚硬;内种皮膜质,灰绿色,子叶 2,黄白色,富油性。气略焦香,味淡。以均匀、饱满、油性足者为佳。
【化学成分】

瓜蒌子的主要成分是三黏,还含有油脂、氨基酸等。瓜蒌子的三萜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药理毒理】
  1. 抗肿瘤:瓜蒌子挥发油按 6.25、12.5、25、50、100μg/ml 可抑制胃癌细胞株 SGC-7901 细胞生长,其中 100μg/ml 为抗胃癌细胞株 SGC-790 生长的最佳浓度。
  2. 抑菌:瓜蒌子挥发油分别按 50、100、200、400、800μg/ml 对红酵母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浓度为 50μg/ml,抑制率达到 48.66%,随着浓度增大,制作用增强,在 800μg/ml 时抑制率达到 90.9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为 800μg/ml,抑制率分别为 79.35%、93.23%,在 400μg/ml 以下抑制作用弱。
【药性】

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润肺化痰,滑肠通便。用于燥咳痰黏,肠燥便秘。

【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痰热咳嗽:本品甘寒清润,化痰泄热,为治热痰燥痰之要药。治疗热痰内结,咳嗽喘急,痰黄稠黏,常与黄芩、杏仁、半夏等配伍,如《医方考》清气化痰丸,或与黄连、杏仁、竹沥同用。治疗肺痈咳吐脓血,常与桔梗、薏苡仁等配伍,如《济生方》桔梗汤。
    2. 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多脂,有滑肠通便之功,治疗燥热便秘,常单用或与火麻仁、郁李仁同用。
    3. 痈疽恶疮:本品能化痰散结消肿,常与乳香、没药等配伍,如《百一选方》神仙灵宝膏。
【用法用量】

9~15g。

【成药例证】
  1. 蛤蚧定喘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
    药物组成:蛤蚧、瓜蒌子、紫菀、麻黄、鳖甲(醋制)、黄芩、甘草、麦冬、黄连、百合、紫苏子(炒)、石膏、苦杏仁(炒)、石膏(煅)、朱砂。。
    功能主治:滋阴清肺,止咳定喘。用于虚劳久咳,年老哮喘,气短发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不思饮食。
  2. 泻白糖浆(《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五册》)
    药物组成:石膏、桑白皮、瓜蒌子、葶苈子、麻黄、甘草、前胡、紫菀、款冬花、川贝母、苦杏仁、紫苏叶油、薄荷脑。。
    功能主治:宣肺解热,化痰止咳。用于伤风咳嗽,痰多胸满,口渴舌干,鼻塞不通。
  3. 润肺止嗽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天冬、地黄、天花粉、瓜蒌子(蜜炙)、蜜桑白皮、炒紫苏子、炒苦杏仁、紫菀、浙贝母、款冬花、桔梗、醋五味子、前胡、醋青皮、陈皮、炙黄芪、炒酸枣仁、黄芩、知母、淡竹叶、炙甘草。
    功能主治:润肺定喘,止嗽化痰。用于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喘促、痰涎壅盛、久嗽声哑。
【注意事项】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