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ICM|item={{CMM|CN-Name PinYin |拉 丁 名 |别 名 |中 药 名 |植物科属 |入药部位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标准来源 }}|imgs=3}} Category:…”)
 
第1行: 第1行:
{{ICM|item={{CMM|CN-Name  PinYin
+
[[Category:巴豆属|B]]
|拉 丁 名
+
[[Category:植物|B]]
|别    名
+
{{FOC|abst={{ABS|巴豆 Bā Dòu|Croton tiglium L.|巴豆(神农本草经) 巴菽(神农本草经),刚子(雷[学攴]炮炙论),老阳子(本草纲目),巴霜刚子(新本草纲目),巴仁,猛子仁,双眼龙
|中 药 名
+
||大戟科|巴豆属|1985《中国植物志》}}
|植物科属
+
|imgs=3
|入药部位
+
}}
|性味归经
+
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嫩枝被稀疏星状柔毛,枝条无毛。叶纸质,卵形,稀椭圆形,长7-12厘米,宽3-7厘米,顶端短尖,稀渐尖,有时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稀微心形,边缘有细锯齿,有时近全缘,成长叶无毛或近无毛,干后淡黄色至淡褐色;基出脉3(-5)条,侧脉3-4对;基部两侧叶缘上各有1枚盘状腺体;叶柄长2.5-5厘米,近无毛;托叶线形,长2-4毫米,早落。总状花序,顶生,长8-20厘米,苞片钻状,长约2毫米;雄花:花蕾近球形,疏生星状毛或几无毛;雌花: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5毫米,几无毛;子房密被星状柔毛,花柱2深裂。蒴果椭圆状,长约2厘米,直径1.4-2厘米,被疏生短星状毛或近无毛;种子椭圆状,长约1厘米,直径6-7毫米花期4-6月。
|功能主治
 
|标准来源
 
}}|imgs=3}}
 
  
[[Category:待定|D]]
+
产于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生于村旁或山地疏林中,或仅见栽培。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各国、菲律宾和日本南部。
 +
 
 +
种子供药用,亦称巴豆,种子的油曰巴豆油,其性味:辛、热;有大毒;作峻泻药,外用于恶疮、疥癣等;根、叶入药,治风湿骨痛等;民间用枝、叶作杀虫药或毒鱼。

2019年8月24日 (六) 14:29的版本

巴豆
巴豆 Bā Dòu
Croton tiglium L.

http://online.bjyyjy.org.cn/%E5%B7%B4%E8%B1%86
别 名 巴豆(神农本草经) 巴菽(神农本草经),刚子(雷[学攴]炮炙论),老阳子(本草纲目),巴霜刚子(新本草纲目),巴仁,猛子仁,双眼龙
科 属 大戟科 > 巴豆属
出 处 1985《中国植物志》


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嫩枝被稀疏星状柔毛,枝条无毛。叶纸质,卵形,稀椭圆形,长7-12厘米,宽3-7厘米,顶端短尖,稀渐尖,有时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稀微心形,边缘有细锯齿,有时近全缘,成长叶无毛或近无毛,干后淡黄色至淡褐色;基出脉3(-5)条,侧脉3-4对;基部两侧叶缘上各有1枚盘状腺体;叶柄长2.5-5厘米,近无毛;托叶线形,长2-4毫米,早落。总状花序,顶生,长8-20厘米,苞片钻状,长约2毫米;雄花:花蕾近球形,疏生星状毛或几无毛;雌花: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5毫米,几无毛;子房密被星状柔毛,花柱2深裂。蒴果椭圆状,长约2厘米,直径1.4-2厘米,被疏生短星状毛或近无毛;种子椭圆状,长约1厘米,直径6-7毫米花期4-6月。

产于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生于村旁或山地疏林中,或仅见栽培。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各国、菲律宾和日本南部。

种子供药用,亦称巴豆,种子的油曰巴豆油,其性味:辛、热;有大毒;作峻泻药,外用于恶疮、疥癣等;根、叶入药,治风湿骨痛等;民间用枝、叶作杀虫药或毒鱼。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