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神”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创建页面,内容为“{{ICM|item={{CMM|CN-Name PinYin |拉 丁 名 |别 名 |中 药 名 |植物科属 |入药部位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标准来源 }}|imgs=4}} Category:…”)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 + | [[Category:黑面神属|H]] |
− | | | + | [[Category:植物|H]] |
− | | | + | {{FOC|abst={{ABS|黑面神 Hēi Miàn Shén|Breynia fruticosa (Linn.) Hook. f.|黑面神(生草药性备要)狗脚刺(生草药性备要),田中(岭南采药录),四眼叶(南京市药材志),夜兰茶(岭南草药志),蚁惊树(岭南杂记),山夜兰(本草求原),鬼画符(华南),黑面叶(常用中药手册),锅盖木(海南澄迈),漆鼓(广东陆丰),细青七树(广西上思),青丸木(广西中草药) |
− | | | + | ||大戟科|黑面神属|1985《中国植物志》}} |
− | | | + | |imgs=12 |
− | | | + | }} |
− | | | + | 灌木,高1-3米;茎皮灰褐色;枝条上部常呈扁压状,紫红色;小枝绿色;全株均无毛。叶片革质,卵形、阔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7厘米,宽1.8-3.5厘米,两端钝或急尖,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干后变黑色,具有小斑点;侧脉每边3-5条;叶柄长3-4毫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小,单生或2-4朵簇生于叶腋内,雌花位于小枝上部,雄花则位于小枝的下部,有时生于不同的小枝上;雄花:花梗长2-3毫米;花萼陀螺状,长约2毫米,厚,顶端6齿裂;雄蕊3,合生呈柱状;雌花:花梗长约2毫米;花萼钟状,6浅裂,直径约4毫米,萼片近相等,顶端近截形,中间有突尖,结果时约增大1倍,上部辐射张开呈盘状;子房卵状,花柱3,顶端2裂,裂片外弯。蒴果圆球状,直径6-7毫米,有宿存的花萼。花期4-9月,果期5-12月。 |
− | |||
− | | | ||
− | }}|imgs= | ||
− | + | 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散生于山坡、平地旷野灌木丛中或林缘。越南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我国南部。 | |
+ | |||
+ | 枝、叶和茎皮均含鞣质,茎皮中含量为12.02%。叶含酚类与三萜。种子含脂肪油。根、叶供药用,可治肠胃炎、咽喉肿痛、风湿骨痛、湿疹、高血脂病等;全株煲水外洗可治疮疖、皮炎等。 | ||
+ |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
2019年8月23日 (五) 18:13的版本
灌木,高1-3米;茎皮灰褐色;枝条上部常呈扁压状,紫红色;小枝绿色;全株均无毛。叶片革质,卵形、阔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7厘米,宽1.8-3.5厘米,两端钝或急尖,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干后变黑色,具有小斑点;侧脉每边3-5条;叶柄长3-4毫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小,单生或2-4朵簇生于叶腋内,雌花位于小枝上部,雄花则位于小枝的下部,有时生于不同的小枝上;雄花:花梗长2-3毫米;花萼陀螺状,长约2毫米,厚,顶端6齿裂;雄蕊3,合生呈柱状;雌花:花梗长约2毫米;花萼钟状,6浅裂,直径约4毫米,萼片近相等,顶端近截形,中间有突尖,结果时约增大1倍,上部辐射张开呈盘状;子房卵状,花柱3,顶端2裂,裂片外弯。蒴果圆球状,直径6-7毫米,有宿存的花萼。花期4-9月,果期5-12月。
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散生于山坡、平地旷野灌木丛中或林缘。越南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我国南部。
枝、叶和茎皮均含鞣质,茎皮中含量为12.02%。叶含酚类与三萜。种子含脂肪油。根、叶供药用,可治肠胃炎、咽喉肿痛、风湿骨痛、湿疹、高血脂病等;全株煲水外洗可治疮疖、皮炎等。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