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地肤子”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第4行: 第4行:
 
}}
 
}}
 
[[Category:饮片|D]]
 
[[Category:饮片|D]]
 +
 
=====【产地】=====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此外,辽宁、青海、陕西、甘肃、四川、江苏、安徽等地亦产。
 
主要为栽培品。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此外,辽宁、青海、陕西、甘肃、四川、江苏、安徽等地亦产。
第11行: 第12行:
 
净制。
 
净制。
 
=====【性状特征】=====
 
=====【性状特征】=====
胞果扁圆形或五角星形。直径2~3mm。外面宿存花萼膜质,灰褐色或带红晕,有翅五枚,排列成五角星状。翅易脱落。背面中央有果柄痕。并可见十数条放射状棱线。剥离花萼内有种子一枚。褐棕色,形似芝麻而小,长约1mm。内种仁显油性。胚绿黄色,形如马蹄。胚乳白色。气无,味先微咸而后苦酸,并有麻喉感。
+
胞果扁圆形或五角星形。直径 2~3mm。外面宿存花萼膜质,灰褐色或带红晕,有翅五枚,排列成五角星状。翅易脱落。背面中央有果柄痕。并可见十数条放射状棱线。剥离花萼内有种子一枚。褐棕色,形似芝麻而小,长约 1mm。内种仁显油性。胚绿黄色,形如马蹄。胚乳白色。气无,味先微咸而后苦酸,并有麻喉感。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地肤子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还含有脂肪酸、生物碱、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地肤子的三萜皂苷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地肤子皂苷Ic(C<sub>41</sub>H<sub>64</sub>O<sub>13</sub>)不得少于1.8%。
+
地肤子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还含有脂肪酸、生物碱、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地肤子的三萜皂苷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地肤子皂苷 Ic(C<sub>41</sub>H<sub>64</sub>O<sub>13</sub>) 不得少于 1.8%。
 
=====【药理毒理】=====
 
=====【药理毒理】=====
#抗菌:地肤子挥发油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毛癣菌的生长,其MIC<sub>90</sub>均在1000mg/ml以下,MIC<sub>50</sub>在250mg/ml以下。
+
# 抗菌:地肤子挥发油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毛癣菌的生长,其 MIC<sub>90</sub > 均在 1000mg/ml 以下,MIC<sub>50</sub > 在 250mg/ml 以下。
#抗真菌地肤子正丁醇部位中 3-O-[&beta;-D-吡喃葡萄糖 (1→2) β-D吡喃木糖 (1→3) 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在50、100、200、400&mu;g剂量下抑菌圈直径达分别为8、9、11与16mm。
+
# 抗真菌:地肤子正丁醇部位中 3-O-[β-D-吡喃葡萄糖(1→2) β-D-吡喃木糖(1→3) β-D-吡喃葡萄糖醛酸] 齐墩果酸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在 50、100、200、400μg 剂量下抑菌圈直径达分别为 8、9、11 与 16mm。
#抗肿瘤地肤子甲醇部位通过提高 Caspase-3、8、9的含量发挥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对MDA-MB-231细胞的IC<sub>50</sub>为36.2&mu;g/ml,在25g/ml时可使44.7%的 MDA-MB-231细胞停留在G<sub>1</sub>早期,具有抑制细胞分裂作用。
+
# 抗肿瘤:地肤子甲醇部位通过提高 Caspase-3、8、9 的含量发挥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对 MDA-MB-231 细胞的 IC<sub>50</sub> 为 36.2μg/ml,在 25μg/ml 时可使 44.7% 的 MDA-MB-231 细胞停留在 G<sub>1</sub> 早期,具有抑制细胞分裂作用。
#抗炎、抗过敏:按生药量1g/ml,3、5ml/kg分别对巴豆油致耳廓肿胀小鼠灌胃,均可有效对抗巴豆油所导致的耳廓肿胀现象。地肤子醇提物200和500mg/kg,总皂苷50、100、200mg/kg灌胃2次明显抑制SRBC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足跖肿胀;地肤子醇提物100、200和500mg/kg,总皂苷200mg/kg灌胃2次,明显抑制氯化钻无水乙醇液致小鼠耳廓接触性皮炎早期相反应(2h),地肤子醇提物500mg/kg,总皂苷200mg/kg灌胃2次明显抑制小鼠耳廓接触性皮炎后期相反应(24h)。200、500和1000&mu;g/ml地肤子醇提物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地肤子醇提物50~200&mu;g/ml醇提浓度依赖性抑制5-HT所致豚鼠回肠收缩。
+
# 抗炎、抗过敏:按生药量 1g/ml,3、5ml/kg 分别对巴豆油致耳廓肿胀小鼠灌胃,均可有效对抗巴豆油所导致的耳廓肿胀现象。地肤子醇提物 200 和 500mg/kg,总皂苷 50、100、200mg/kg 灌胃 2 次明显抑制 SRBC 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足跖肿胀;地肤子醇提物 100、200 和 500mg/kg,总皂苷 200mg/kg 灌胃 2 次,明显抑制氯化钻无水乙醇液致小鼠耳廓接触性皮炎早期相反应 (2h),地肤子醇提物 500mg/kg,总皂苷 200mg/kg 灌胃 2 次明显抑制小鼠耳廓接触性皮炎后期相反应 (24h)。200、500 和 1000μg/ml 地肤子醇提物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地肤子醇提物 50~200μ/ml 醇提浓度依赖性抑制 5-HT 所致豚鼠回肠收缩。
#降血糖:地肤子正丁醇部分50mg/kg灌胃能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25、50mg/kg明显抑制灌胃葡萄糖、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和皮下注射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小鼠的胃排空;125~500&mu;g/ml抑制大鼠小肠黏膜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的活性,100~800&mu;g/ml浓度依赖性减少大鼠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
+
# 降血糖:地肤子正丁醇部分 50mg/kg 灌胃能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25、50mg/kg 明显抑制灌胃葡萄糖、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和皮下注射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小鼠的胃排空;125~500μg/ml 抑制大鼠小肠黏膜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的活性,100~800μg/ml 浓度依赖性减少大鼠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
 
=====【药性】=====
 
=====【药性】=====
 
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第25行: 第26行: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
+
# 临床常用
##热淋涩痛:本品苦寒,能通利小便,清下焦膀胱湿热。用于膀胱湿热,小便淋漓涩痛,古方有单用煎服,也与知母、黄芩、瞿麦、通草等配伍应用,方如《备急千金要方》地肤子汤。
+
## 热淋涩痛:本品苦寒,能通利小便,清下焦膀胱湿热。用于膀胱湿热,小便淋漓涩痛,古方有单用煎服,也与知母、黄芩、瞿麦、通草等配伍应用,方如《备急千金要方》地肤子汤。
##湿疹,瘙痒:本品能祛除皮肤中湿热与风邪而止痒,用于湿疹湿疮、风疹瘙痒,常与白鲜皮蜕、薄荷、荆芥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药配伍,也可用于男女阴部瘙痒,与蛇床子、苦参、白矾、川椒等燥湿杀虫药配伍煎汤熏洗患部。若治久疹时发,如《肘后备急方》单味为末,酒送服。
+
## 湿疹,瘙痒:本品能祛除皮肤中湿热与风邪而止痒,用于湿疹湿疮、风疹瘙痒,常与白鲜皮蜕、薄荷、荆芥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药配伍,也可用于男女阴部瘙痒,与蛇床子、苦参、白矾、川椒等燥湿杀虫药配伍煎汤熏洗患部。若治久疹时发,如《肘后备急方》单味为末,酒送服。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9~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成药例证】=====
 
=====【成药例证】=====
#复方黄松湿巾(《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外科妇科分册》)<br/>药物组成:地肤子、千里光、黄柏、岗松油、大叶桉油、满山香油、蛇床子油。<br/>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外阴炎、外阴瘙痒、外阴湿疹,症见外阴肿胀、充血、瘙痒等;亦可配合“复方黄松洗液”用于霉菌性、滴虫性、非特异性阴道炎。
+
# 复方黄松湿巾(《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外科妇科分册》)<br/> 药物组成:地肤子、千里光、黄柏、岗松油、大叶桉油、满山香油、蛇床子油。<br/>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外阴炎、外阴瘙痒、外阴湿疹,症见外阴肿胀、充血、瘙痒等;亦可配合 “复方黄松洗液” 用于霉菌性、滴虫性、非特异性阴道炎。
#肤痒颗粒(《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br/>药物组成:苍耳子(炒、去刺)、川芎、红花、白英、地肤子。<br/>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症,湿疹,荨麻疹等瘙痒性皮肤病。
+
# 肤痒颗粒(《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br/> 药物组成:苍耳子(炒、去刺)、川芎、红花、白英、地肤子。<br/>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症,湿疹,荨麻疹等瘙痒性皮肤病。
#鱼鳞病片(《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八册》)<br/>药物组成:白鲜皮、威灵仙、地黄、苍术、防风、蝉蜕、火麻仁、红花、桂枝、当归、川芎、甘草、苦参、麻黄、地肤子。<br/>功能主治:养血,祛风,通络。用于鱼鳞病。
+
# 鱼鳞病片(《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八册》)<br/> 药物组成:白鲜皮、威灵仙、地黄、苍术、防风、蝉蜕、火麻仁、红花、桂枝、当归、川芎、甘草、苦参、麻黄、地肤子。<br/>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通络。用于鱼鳞病。
#癣灵药水(《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br/>药物组成:土槿皮、黄柏、白鲜皮、徐长卿、苦参、石榴皮、洋金花、南天仙子、地肤子、樟脑。<br/>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用于脚癣、手癣、体癣、股癣等皮肤癣症。
+
# 癣灵药水(《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br/> 药物组成:土槿皮、黄柏、白鲜皮、徐长卿、苦参、石榴皮、洋金花、南天仙子、地肤子、樟脑。<br/>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用于脚癣、手癣、体癣、股癣等皮肤癣症。
#洁尔阴泡腾片(《新药转正标准38》)<br/>药物组成:蛇床子、艾叶、独活、石菖蒲、苍术、薄荷、黄柏、黄芩、苦参、地肤子、茵陈、土荆皮、栀子。<br/>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于妇女湿热带下,症见阴部瘙痒红肿,带下量多、色黄或如豆渣状,口苦口千,尿黄便结;霉菌性、滴虫性及非特异性阴道炎见上述证候者。
+
# 洁尔阴泡腾片(《新药转正标准 38》)<br/> 药物组成:蛇床子、艾叶、独活、石菖蒲、苍术、薄荷、黄柏、黄芩、苦参、地肤子、茵陈、土荆皮、栀子。<br/>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于妇女湿热带下,症见阴部瘙痒红肿,带下量多、色黄或如豆渣状,口苦口干,尿黄便结;霉菌性、滴虫性及非特异性阴道炎见上述证候者。
 
=====【贮藏】=====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置干燥处,防潮。

2019年7月27日 (六) 21:33的版本

地肤子
地肤子

为藜科植物地肤 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的干燥成熟果实。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5%9C%B0%E8%82%A4%E5%AD%90
别 名 地葵(《神农本草经》),地麦(《名医别录》),益明(《药性论》),落帚子(《日华子本草》,竹帚子(《滇南本草》),千头子(《万病回春》),帚菜子(《新疆药材》),铁扫把子(《四川中药志》)。
植 物 地肤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此外,辽宁、青海、陕西、甘肃、四川、江苏、安徽等地亦产。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枝、叶等杂质。

【炮制】

净制。

【性状特征】

胞果扁圆形或五角星形。直径 2~3mm。外面宿存花萼膜质,灰褐色或带红晕,有翅五枚,排列成五角星状。翅易脱落。背面中央有果柄痕。并可见十数条放射状棱线。剥离花萼内有种子一枚。褐棕色,形似芝麻而小,长约 1mm。内种仁显油性。胚绿黄色,形如马蹄。胚乳白色。气无,味先微咸而后苦酸,并有麻喉感。

【化学成分】

地肤子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还含有脂肪酸、生物碱、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地肤子的三萜皂苷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地肤子皂苷 Ic(C41H64O13) 不得少于 1.8%。

【药理毒理】
  1. 抗菌:地肤子挥发油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毛癣菌的生长,其 MIC90 均在 1000mg/ml 以下,MIC50 在 250mg/ml 以下。
  2. 抗真菌:地肤子正丁醇部位中 3-O-[β-D-吡喃葡萄糖(1→2) β-D-吡喃木糖(1→3) β-D-吡喃葡萄糖醛酸] 齐墩果酸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在 50、100、200、400μg 剂量下抑菌圈直径达分别为 8、9、11 与 16mm。
  3. 抗肿瘤:地肤子甲醇部位通过提高 Caspase-3、8、9 的含量发挥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对 MDA-MB-231 细胞的 IC50 为 36.2μg/ml,在 25μg/ml 时可使 44.7% 的 MDA-MB-231 细胞停留在 G1 早期,具有抑制细胞分裂作用。
  4. 抗炎、抗过敏:按生药量 1g/ml,3、5ml/kg 分别对巴豆油致耳廓肿胀小鼠灌胃,均可有效对抗巴豆油所导致的耳廓肿胀现象。地肤子醇提物 200 和 500mg/kg,总皂苷 50、100、200mg/kg 灌胃 2 次明显抑制 SRBC 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足跖肿胀;地肤子醇提物 100、200 和 500mg/kg,总皂苷 200mg/kg 灌胃 2 次,明显抑制氯化钻无水乙醇液致小鼠耳廓接触性皮炎早期相反应 (2h),地肤子醇提物 500mg/kg,总皂苷 200mg/kg 灌胃 2 次明显抑制小鼠耳廓接触性皮炎后期相反应 (24h)。200、500 和 1000μg/ml 地肤子醇提物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地肤子醇提物 50~200μ/ml 醇提浓度依赖性抑制 5-HT 所致豚鼠回肠收缩。
  5. 降血糖:地肤子正丁醇部分 50mg/kg 灌胃能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25、50mg/kg 明显抑制灌胃葡萄糖、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和皮下注射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小鼠的胃排空;125~500μg/ml 抑制大鼠小肠黏膜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的活性,100~800μg/ml 浓度依赖性减少大鼠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
【药性】

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热淋涩痛:本品苦寒,能通利小便,清下焦膀胱湿热。用于膀胱湿热,小便淋漓涩痛,古方有单用煎服,也与知母、黄芩、瞿麦、通草等配伍应用,方如《备急千金要方》地肤子汤。
    2. 湿疹,瘙痒:本品能祛除皮肤中湿热与风邪而止痒,用于湿疹湿疮、风疹瘙痒,常与白鲜皮蜕、薄荷、荆芥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药配伍,也可用于男女阴部瘙痒,与蛇床子、苦参、白矾、川椒等燥湿杀虫药配伍煎汤熏洗患部。若治久疹时发,如《肘后备急方》单味为末,酒送服。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成药例证】
  1. 复方黄松湿巾(《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外科妇科分册》)
    药物组成:地肤子、千里光、黄柏、岗松油、大叶桉油、满山香油、蛇床子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外阴炎、外阴瘙痒、外阴湿疹,症见外阴肿胀、充血、瘙痒等;亦可配合 “复方黄松洗液” 用于霉菌性、滴虫性、非特异性阴道炎。
  2. 肤痒颗粒(《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
    药物组成:苍耳子(炒、去刺)、川芎、红花、白英、地肤子。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症,湿疹,荨麻疹等瘙痒性皮肤病。
  3. 鱼鳞病片(《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八册》)
    药物组成:白鲜皮、威灵仙、地黄、苍术、防风、蝉蜕、火麻仁、红花、桂枝、当归、川芎、甘草、苦参、麻黄、地肤子。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通络。用于鱼鳞病。
  4. 癣灵药水(《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
    药物组成:土槿皮、黄柏、白鲜皮、徐长卿、苦参、石榴皮、洋金花、南天仙子、地肤子、樟脑。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用于脚癣、手癣、体癣、股癣等皮肤癣症。
  5. 洁尔阴泡腾片(《新药转正标准 38》)
    药物组成:蛇床子、艾叶、独活、石菖蒲、苍术、薄荷、黄柏、黄芩、苦参、地肤子、茵陈、土荆皮、栀子。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于妇女湿热带下,症见阴部瘙痒红肿,带下量多、色黄或如豆渣状,口苦口干,尿黄便结;霉菌性、滴虫性及非特异性阴道炎见上述证候者。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