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连”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功能主治】
第1行: 第1行:
{{YP_TMP|abst={{YP_ABS|{{PAGENAME}}|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 ''Coptis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 或云连 ''Coptis teeta'' Wall. 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 “味连”、“雅连”、“云连”。|王连(《神农本草经》),灾连(《药性论》)。||}}
+
{{YP_TMP|abst={{YP_ABS|{{PAGENAME}}|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 ''Coptis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 或云连 ''Coptis teeta'' Wall. 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 “味连”、“雅连”、“云连”。|王连(《神农本草经》),灾连(《药性论》)。||[[云南黄连]]}}
 
|imgs=3
 
|imgs=3
 
|imgmix=''
 
|imgmix=''

2024年11月19日 (二) 10:20的版本

黄连
黄连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 Coptis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 或云连 Coptis teeta Wall. 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 “味连”、“雅连”、“云连”。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9%BB%84%E8%BF%9E
别 名 王连(《神农本草经》),灾连(《药性论》)。
植 物 云南黄连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其道地产区为重庆石柱县、湖北利川和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彭州、邛崃州、峨眉山市等地,亦主产于湖北、四川、重庆、陕西、湖南等省。其中味连的栽培面积最大,主产于四川峨眉山市、洪雅、大邑、彭州,重庆石柱、巫溪、南川,湖北恩施、利川、建始和来凤,贵州、湖南、陕西西部亦有分布;雅连以野生为主,主产于四川峨眉山市、洪雅、大邑、宝兴等地,四川瓦屋山、峨眉山一带亦有分布;云连原为野生,现有栽培,分布于西藏的察隅及云南德钦、腾冲、维西、云龙。建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镇龙塘沟村、恩施市新塘乡太山庙、恩施市下坝村(种质资源圃),陕西省华坪镇团结村、三坝村、尖山坪村,钟宝镇金岭村、民主村、干洲河村、小曙河镇安坪村、中坪村、和平村的黄连 GAP 种植基地已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验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炮制】
  • 黄连片: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 酒黄连:取净黄连,照酒炙法,炒干。每 100kg 黄连,用黄酒 12.5kg。
  • 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每 100kg 黄连,用吴茱萸 10kg。
  • 姜黄连:取净黄连,照姜汁炙法,炒干。每 100kg 黄连,用生姜 12.5kg。
【性状特征】
  • 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 3~6cm,直径 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 “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 4~8cm,直径 0.5~1cm。“过桥” 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均以粗壮、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味极苦者为佳。
  • 黄连片: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细小的须根。切面或碎断面鲜黄色或红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极苦。以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红黄色,味极苦者为佳。
  • 酒黄连:形如黄连片,色泽加深。略有酒香气。以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红黄色,味极苦具酒香气者为佳。
  • 萸黄连:形如黄连片,表面棕黄色。有吴茱萸的辛辣香气。以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红黄色,味极苦具辛辣香气者为佳。
  • 姜黄连:形如黄连片,表面棕黄色,有姜的辛辣味。以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红黄色,味极苦具辛辣味者为佳。
【化学成分】

黄连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还含有酚酸、黄酮等。黄连的生物碱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味连饮片按干燥品计算,以盐酸小檗 (C20H17NO4) 计,含小檗碱 (C20H17NO4) 不得少于 5.0%;表小檗碱 (C20H17NO4)、黄连碱 (C19H13NO4) 和巴马汀 (C21H21NO4) 的总量不得少于 3.3%;味连药材按干燥品计算,以盐酸小檗碱计,含小檗碱 (C20H17NO4) 不得少于 5.5%,表小檗碱 (C20H17NO4) 不得少于 0.80%,黄连碱 (C19H13NO4) 不得少于 1.6%,巴马汀 (C21H21NO4) 不得少于 1.5%。雅连按干燥品计算以盐酸小檗碱 (C20H17NO4) 计,含小檗碱 (C20H17NO4) 不得少于 4.5%。云连按干燥品计算,以盐酸小檗碱计 (C20H17NO4),含小檗碱 (C20H17NO4) 不得少于 7.0%。

【药理毒理】
  1. 抗病原微生物:黄连水煎液在体外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 MIC 为 0.322mg/ml。黄连的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的 MIC 变化范围为 0.156~1.250mg/ml。黄连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的 MIC 为 0.0156g/ml。
  2. 抗炎:黄连提取物小檗碱按 4、8mg/kg 的剂量给二甲苯致耳廓肿胀的小鼠模型皮下注射,可抑制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 73.9% 和 84.1%。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 止泻:100g 生药 / L 的黄连饮片和细粉水煎剂给番泻叶致腹泻小鼠模型灌胃 2 次,每次 15ml/kg,可减少其稀便次数。0.5g/ml 的黄连水提取物按 0.2ml/10g 的剂量给营养性半固体糊致腹泻小鼠模型灌胃,可使小鼠胃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
    2. 抗胃溃疡:黄连总碱按 100mg/kg 的剂量给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灌胃,可抑制大鼠黏膜损伤程度,阻遏乙醇所致胃酸分泌和胃黏膜 MDA 的升高和 NO、SOD 的降低,抑制乙醇所致 iNOS、eNOS 在胃黏膜的表达降低和 NOS 的过表达。黄连提取物小檗碱按 100mg/kg 或黄连总碱按 120、36mg/kg 的剂量给乙醇致胃黏膜损伤、幽门结扎致胃溃疡和乙酸灼伤致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灌胃,高剂量可降低大鼠胃酸分泌,包括游离酸度、总酸度和总酸排出量,但对胃液体积、胃蛋白酶活性、胃壁黏液和腔黏液无影响。
  4.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1. 抗动脉粥样硬化:黄连醇提取物按 0.67g 原药材 /kg 的剂量给高脂饲料喂养造成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灌胃,连续 12 周,可降低其主动脉弓部斑块校正面积与最大斑块厚度,降低其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黄连提取物小檗碱、黄连碱和巴马汀均按 100mg/kg 的剂量给高脂饲料饲养造成的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鹌鹑灌胃,连续 4 周,均可降低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2. 抗心肌缺血:黄连粗提取物按 61.27mg/(kg・d) 的剂量给左冠状动脉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灌胃,连续 7d,可对抗心肌缺血引起的 Ⅱ 导联心电图 STT 段的抬高,降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3. 抗脑缺血:黄连水煎液按 5、10、20g/kg 的剂量给小鼠实验性脑缺血模型灌胃,连续 5d,可延长小鼠双侧颈动脉和迷走神经结扎后的存活时间,减少大鼠双侧颈动脉结扎后的脑含水量,增加密闭窒息小鼠生存时间。黄连提取液按 15mg/kg 的剂量给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灌胃,可降低血清 CRP 和 IL-1β 含量。
  5. 降血糖:黄连水煎剂按 1、2.5、5、10g/kg 的剂量给小鼠灌胃,可引起其血糖剂量依赖性下降。黄连总生物碱分别按低剂量 (192.9mg/kg) 和高剂量 (578.7mg/kg) 给链脲佐菌素诱导致糖尿病大鼠模型灌胃,每天 1 次,连续 68d,低剂量可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高剂量可降低大鼠空腹 6h 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浓度均为 3.2g/ml 的黄连未除蛋白多糖和除蛋白多糖均可抑制 α- 淀粉酶对可溶性淀粉的降解,抑制率分别为 79.85% 和 86.63%。
  6. 抗肿瘤:黄连水煎剂按 10mg/kg 的剂量给荷瘤鼠灌胃,其体质状况较未给黄连的荷瘤鼠好,瘤组织和脾脏中 IL-6 mRNA 水平及瘤组织和血浆中 IL-6 蛋白水平也较未给黄连的荷瘤鼠低。
  7. 抗胰腺炎:10% 黄连按 1ml/100g 的剂量给实验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灌胃,可有效降低其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减轻胰腺损害程度。
  8. 安全性评价:黄连水煎剂给小鼠灌胃,可引起小鼠死亡,其 LD50 为 4.89g/kg,可引起小鼠肝功能改变。
【药性】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疏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湿热痞满,泻痢:本品大苦大寒,苦可燥湿,寒可清热,尤长于清胃肠湿热,治疗湿热泻痢,湿热中阻之痞满等湿热病证。本品可单用,或与其他清热燥湿解毒药物同用,治热毒或湿热所致的里急后重,泻痢腹痛等,如《伤寒论》葛根芩连汤,以之与甘草、黄芩、葛根同用。本品常与半夏、干姜、黄芩等同用,治疗湿热中阻,气机不畅,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如《伤寒论》半夏泻心汤。
    2. 心经实火证及胃热证:本品为大苦大寒之物,其性清降,可清热泻火,入心、胃等经,故尤善清心、胃二经的火热。常用于心经实火之口舌生疮,失眠,胃火上炎之牙龈肿痛,呕吐等实热病证。本品单用,可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如《肘后备急方》。与栀子、黄芩等同用,可治外感热病,心经热盛,高热,烦躁,神昏等,如《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与阿胶、白芍、黄芩等同用,可治疗心火亢盛,烦躁不眠及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如《伤寒论》黄连阿胶汤。本品与升麻、丹皮、生地黄、当归配伍,具清胃凉血之功,可治胃火上炎,牙龈肿痛,如《脾胃论》清胃散。与陈皮、芦根等同用,可治胃热恶心呕吐。
    3. 热毒疮痈、疔、疖等:本品可泻火解毒,善治热毒疮疡等皮肤疾患。既可单用,也可与连翘、金银花、黄芩等同用内服,如《外科正宗》黄连救苦汤。亦可局部外敷,与黄柏等药制为软膏,如《医宗金鉴》黄连膏。
    4. 本品具清热解毒功效,还可用于水火烫伤等。
  2. 临床新用:黄连可用于治疗痤疮、急性咽炎。
【用法用量】

2~5g。外用适量。

【成药例证】
  1. 黄连胶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黄连。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蕴毒所致的痢疾、黄疸,症见发热、黄疸、吐泻、纳呆、尿黄如茶、目赤吞酸、牙龈肿痛或大便脓血。
  2. 加味香连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黄连、黄芩、黄柏、白芍、当归、延胡索、厚朴、枳壳、槟榔、木香、吴茱萸、甘草(炙)。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化滞止痛。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3. 导赤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黄连、栀子、黄芩、连翘、木通、大黄、玄参、赤芍、滑石、天花粉。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火热内盛所致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4. 万氏牛黄清心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牛黄、黄连、黄芩、栀子、朱砂、郁金。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安神。用于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及小儿高热惊厥。
  5. 戊己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黄连、白芍、吴茱萸。
    功能主治:泻肝和胃,降逆止呕。用于肝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灼热疼痛、呕吐吞酸、口苦嘈杂、腹痛泄泻。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