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薹草”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D D {{FOC|abst={{ABS|山牛蒡 Shān Niú Bàng|''Synurus deltoides''(Franch.)Nannf.|上党人参,防风党参,…”)
 
 
第1行: 第1行:
[[Category:党参属|D]]
+
[[Category:薹草属|Y]]
[[Category:植物|D]]
+
[[Category:植物|Y]]
{{FOC|abst={{ABS|山牛蒡  Shān Niú Bàng|''Synurus deltoides''(Franch.)Nannf.|上党人参,防风党参,黄参,狮头参,中灵草,台党,潞党
+
{{FOC|abst={{ABS|山牛蒡  Yí Chāng Tái Cǎo|''Carex ascotreta'' C. B. Clarke ex Franch.|
||毛茛科|乌头属|《中国植物志》(2004年版)}}
+
||莎草科|薹草属|2000《中国植物志》第12卷)}}
|imgs=10
+
|imgs=1
 
}}
 
}}
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较少分枝或中部以下略有分枝,长 15-30 厘米,直径 1-3 厘米,表面灰黄色,上端 5-10 厘米部分有细密环纹,而下部则疏生横长皮孔,肉质。茎缠绕,长约 1-2 米,直径 2-3 毫米,有多数分枝,侧枝 15-50 厘米,小枝 1-5 厘米,具叶,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无毛。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在小枝上的近于对生,叶柄长 0.5-2.5 厘米,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 1-6.5 厘米,宽 0.8-5 厘米,端钝或微尖,基部近于心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分枝上叶片渐趋狭窄,叶基圆形或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疏或密地被贴伏的长硬毛或柔毛,少为无毛。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有梗。花萼贴生至子房中部,筒部半球状,裂片宽披针形或狭矩圆形,长 1-2 厘米,宽约 6-8 毫米,顶端钝或微尖,微波状或近于全缘,其间湾缺尖狭;花冠上位,阔钟状,长约 1.8-2.3 厘米,直径 1.8-2.5 厘米,黄绿色,内面有明显紫斑,浅裂,裂片正三角形,端尖,全缘;花丝基部微扩大,长约 5 毫米,花药长形,长 5-6 毫米;柱头有白色刺毛。蒴果下部半球状,上部短圆锥状。种子多数,卵形,无翼,细小,棕黄色,光滑无毛。花果期 7-10 月。
+
根状茎粗壮,外被褐色撕裂的纤维,秆高10-60厘米,不明显的三棱形,平滑,基部叶鞘深棕色,分裂成纤维状。叶短于或长于秆,宽2-4毫米,平张,边缘粗糙。苞片叶状,短于花序,具鞘,鞘长5-18毫米。小穗4-6个;顶生小穗雄性,线形,长1-4厘米,宽2毫米,小穗柄长2-14毫米;侧生小穗雌性,长圆形至圆柱形,长1.2-4厘米,宽2-4毫米,上部小穗接近,最下面1个小穗远离,花稍疏,小穗柄直立,几乎全包藏于苞鞘内。雄花鳞片长圆形,顶端渐尖或钝,长4-5.5毫米(不连芒),淡褐色,边缘白色膜质,背面3条脉,绿色,顶端延伸成粗糙的芒,芒长2-3.5毫米,有的鳞片无芒;雌花鳞片椭圆形,顶端微凹或急尖,长2.5-3毫米(不连芒),淡黄绿色,具3条绿色的脉,脉延伸成粗糙的长芒,芒长2-4毫米。果囊稍长于或近等长于鳞片,纺形,长3.5-4毫米,膜质,绿色,具多条脉,被短微毛,下部渐狭成短柄,柄长0.5-0.6毫米,上部渐狭成喙,喙稍弯,喙口斜截形。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纺缍形,三棱形,长约2.5毫米,黄褐色,先端具短圆柱形的喙,顶面微凹,淡黄色,长0.4-0.5毫米,棱中部凹缢,三个棱面上下凹入,基部具柄,柄长约1毫米;花柱基部稍膨大,柱头3个。花果期4-5月。
 +
 
 +
产于陕西、浙江、台湾、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生于低山林下、潮湿处、路边,海拔125-1100米。分布于朝鲜南部、日本。

2024年11月7日 (四) 13:40的最新版本

宜昌薹草
山牛蒡 Yí Chāng Tái Cǎo
Carex ascotreta C. B. Clarke ex Franch.

http://online.bjyyjy.org.cn/%E5%AE%9C%E6%98%8C%E8%96%B9%E8%8D%89
别 名
科 属 莎草科 > 薹草属
出 处 2000《中国植物志》第12卷)


根状茎粗壮,外被褐色撕裂的纤维,秆高10-60厘米,不明显的三棱形,平滑,基部叶鞘深棕色,分裂成纤维状。叶短于或长于秆,宽2-4毫米,平张,边缘粗糙。苞片叶状,短于花序,具鞘,鞘长5-18毫米。小穗4-6个;顶生小穗雄性,线形,长1-4厘米,宽2毫米,小穗柄长2-14毫米;侧生小穗雌性,长圆形至圆柱形,长1.2-4厘米,宽2-4毫米,上部小穗接近,最下面1个小穗远离,花稍疏,小穗柄直立,几乎全包藏于苞鞘内。雄花鳞片长圆形,顶端渐尖或钝,长4-5.5毫米(不连芒),淡褐色,边缘白色膜质,背面3条脉,绿色,顶端延伸成粗糙的芒,芒长2-3.5毫米,有的鳞片无芒;雌花鳞片椭圆形,顶端微凹或急尖,长2.5-3毫米(不连芒),淡黄绿色,具3条绿色的脉,脉延伸成粗糙的长芒,芒长2-4毫米。果囊稍长于或近等长于鳞片,纺形,长3.5-4毫米,膜质,绿色,具多条脉,被短微毛,下部渐狭成短柄,柄长0.5-0.6毫米,上部渐狭成喙,喙稍弯,喙口斜截形。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纺缍形,三棱形,长约2.5毫米,黄褐色,先端具短圆柱形的喙,顶面微凹,淡黄色,长0.4-0.5毫米,棱中部凹缢,三个棱面上下凹入,基部具柄,柄长约1毫米;花柱基部稍膨大,柱头3个。花果期4-5月。

产于陕西、浙江、台湾、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生于低山林下、潮湿处、路边,海拔125-1100米。分布于朝鲜南部、日本。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