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旋覆花”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创建页面,内容为“<!--{{ICM|item={{CMM|北乌头 Běi Wū Tóu |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草乌,蓝靰鞡花,鸡头草,百步草,五毒根,鸦头,穴种 |草乌,…”)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 [[Category:旋覆花属|H]] | |
− | + | [[Category:植物|H]] | |
− | + | {{FOC|abst={{ABS|湖北旋覆花 Hú Běi Xuán Fù Huā|''Equisetum hyemale'' L.|湖北旋覆花 | |
− | + | ||菊科|旋覆花属|《中国植物志》 第75卷 (1979) }} | |
− | + | |imgs=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ategory: | ||
− | [[Category:植物| | ||
− | {{FOC|abst={{ABS| | ||
− | | | ||
− | |imgs= | ||
}} | }} | ||
− | + |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茎基部有不定根。茎从膝曲的基部直立或斜升,高30-50厘米,基部径达5毫米,被柔毛,下部常脱毛,上部有较密的长柔毛,有细沟,上部有少数开展的伞房状分枝,节间长1-2厘米。叶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5-2.5厘米;下部叶较小,在花期枯萎,中部以上叶无柄,基部稍狭并扩大成圆耳形,抱茎,边缘有小尖头状疏锯齿,顶端渐尖,下面有黄色腺点,脉上有短柔毛,上面无毛;中脉和7-8对侧脉在下面稍高起,网脉明显。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径2.5-3.5厘米。总苞半球形,径1-1.3厘米,长5-7毫米;总苞片近等长,外层叶质或上部叶质,线状披针形,有腺点,被柔毛;内层线状披针形,无毛,边缘宽膜质,有缘毛。舌状花较总苞长3倍,舌片黄色,线形,长约15毫米,顶端有3齿;管状花花冠长约3毫米,有披针形裂片,裂片有腺点;冠毛白色,约与花冠管部同长,有5个或稍多的微糙毛。瘦果近圆柱形,顶端截形,有10条深陷的纵沟,无毛。花期6-8月,果期8-9月。 | |
− | + | 产湖北西南部(恩施)、四川东部(巫山)。生于林下和山坡草地,海拔1300-1900米。 | |
− | + | 此种显然与水朝阳旋覆花 I. helianthus-aquatica C. Y. Wu ex Ling 接近,但叶形不同,冠毛约与花冠的细狭管部等长,有较少的微糙毛,且可能是后者的亚种或变种。 |
2024年10月31日 (四) 17:47的最新版本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茎基部有不定根。茎从膝曲的基部直立或斜升,高30-50厘米,基部径达5毫米,被柔毛,下部常脱毛,上部有较密的长柔毛,有细沟,上部有少数开展的伞房状分枝,节间长1-2厘米。叶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5-2.5厘米;下部叶较小,在花期枯萎,中部以上叶无柄,基部稍狭并扩大成圆耳形,抱茎,边缘有小尖头状疏锯齿,顶端渐尖,下面有黄色腺点,脉上有短柔毛,上面无毛;中脉和7-8对侧脉在下面稍高起,网脉明显。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径2.5-3.5厘米。总苞半球形,径1-1.3厘米,长5-7毫米;总苞片近等长,外层叶质或上部叶质,线状披针形,有腺点,被柔毛;内层线状披针形,无毛,边缘宽膜质,有缘毛。舌状花较总苞长3倍,舌片黄色,线形,长约15毫米,顶端有3齿;管状花花冠长约3毫米,有披针形裂片,裂片有腺点;冠毛白色,约与花冠管部同长,有5个或稍多的微糙毛。瘦果近圆柱形,顶端截形,有10条深陷的纵沟,无毛。花期6-8月,果期8-9月。
产湖北西南部(恩施)、四川东部(巫山)。生于林下和山坡草地,海拔1300-1900米。
此种显然与水朝阳旋覆花 I. helianthus-aquatica C. Y. Wu ex Ling 接近,但叶形不同,冠毛约与花冠的细狭管部等长,有较少的微糙毛,且可能是后者的亚种或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