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第14行: | 第14行: | ||
{{FOC|abst={{ABS|茜草 Qiàn Cǎo|''Rubia cordifolia'' L.|锯锯藤,拉拉秧,活血草,四轮车,挂拉豆,土丹参,地血 | {{FOC|abst={{ABS|茜草 Qiàn Cǎo|''Rubia cordifolia'' L.|锯锯藤,拉拉秧,活血草,四轮车,挂拉豆,土丹参,地血 | ||
|[[:Project:茜草|茜草]]|茜草科|茜草属| }} | |[[:Project:茜草|茜草]]|茜草科|茜草属| }} | ||
− | |imgs= | + | |imgs=11 |
}} | }} | ||
草质攀援藤木,长通常1.5-3.5米;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红色;茎数至多条,从根状茎的节上发出,细长,方柱形,有4棱,棱上生倒生皮刺,中部以上多分枝。叶通常4片轮生,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0.7-3.5厘米,顶端渐尖,有时钝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齿状皮刺,两面粗糙,脉上有微小皮刺;基出脉3条,极少外侧有1对很小的基出脉。叶柄长通常1-2.5厘米,有倒生皮刺。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多回分枝,有花10余朵至数十朵,花序和分枝均细瘦,有微小皮刺;花冠淡黄色,干时淡褐色,盛开时花冠檐部直径约3-3.5毫米,花冠裂片近卵形,微伸展,长约1.5毫米,外面无毛。果球形,直径通常4-5毫米,成熟时橘黄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 草质攀援藤木,长通常1.5-3.5米;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红色;茎数至多条,从根状茎的节上发出,细长,方柱形,有4棱,棱上生倒生皮刺,中部以上多分枝。叶通常4片轮生,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0.7-3.5厘米,顶端渐尖,有时钝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齿状皮刺,两面粗糙,脉上有微小皮刺;基出脉3条,极少外侧有1对很小的基出脉。叶柄长通常1-2.5厘米,有倒生皮刺。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多回分枝,有花10余朵至数十朵,花序和分枝均细瘦,有微小皮刺;花冠淡黄色,干时淡褐色,盛开时花冠檐部直径约3-3.5毫米,花冠裂片近卵形,微伸展,长约1.5毫米,外面无毛。果球形,直径通常4-5毫米,成熟时橘黄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 ||
产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北部)及西藏(昌都地区)等地。常生于疏林、林缘、灌丛或草地上。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 产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北部)及西藏(昌都地区)等地。常生于疏林、林缘、灌丛或草地上。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
2024年10月31日 (四) 17:45的最新版本
草质攀援藤木,长通常1.5-3.5米;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红色;茎数至多条,从根状茎的节上发出,细长,方柱形,有4棱,棱上生倒生皮刺,中部以上多分枝。叶通常4片轮生,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0.7-3.5厘米,顶端渐尖,有时钝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齿状皮刺,两面粗糙,脉上有微小皮刺;基出脉3条,极少外侧有1对很小的基出脉。叶柄长通常1-2.5厘米,有倒生皮刺。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多回分枝,有花10余朵至数十朵,花序和分枝均细瘦,有微小皮刺;花冠淡黄色,干时淡褐色,盛开时花冠檐部直径约3-3.5毫米,花冠裂片近卵形,微伸展,长约1.5毫米,外面无毛。果球形,直径通常4-5毫米,成熟时橘黄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产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北部)及西藏(昌都地区)等地。常生于疏林、林缘、灌丛或草地上。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