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叶珍珠菜”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D D {{FOC|abst={{ABS|地胆草 Dì Dǎn Cǎo|''Elephantopus scaber'' L.|苦地胆(本草纲目拾遗),地胆头…”)
 
 
第1行: 第1行:
[[Category:地胆草属|D]]
+
[[Category:珍珠菜属|Y]]
[[Category:植物|D]]
+
[[Category:植物|Y]]
{{FOC|abst={{ABS|地胆草 Dì Dǎn Cǎo|''Elephantopus scaber'' L.|苦地胆(本草纲目拾遗),地胆头 磨地胆(广州)鹿耳草(海南)
+
{{FOC|abst={{ABS|延叶珍珠菜  Yán Yè Zhēn Zhū Cài|''Lysimachia decurrens'' G. Forst.|延叶珍珠菜(海南植物志)马兰花、狮子草(湖南),白当归、黑疔草(广西)
||菊科|地胆草属|}}
+
||报春花科|珍珠菜属|《中国植物志》 第59(1)卷 (1989)}}
 
|imgs=3
 
|imgs=3
 
}}
 
}}
根状茎平卧或斜升,具多数纤维状根;茎直立,高20-60厘米,基部径2-4毫米,常多少二歧分枝,稍粗糙,密被白色贴生长硬毛;基部叶花期生存,莲座状,匙形或倒披针状匙形,长5-18厘米,宽2-4厘米,顶端圆钝,或具短尖,基部渐狭成宽短柄,边缘具圆齿状锯齿;茎叶少数而小,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向上渐小,全部叶上面被疏长糙毛,下面密被长硬毛和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或枝端束生的团球状的复头状花序,基部被3个叶状苞片所包围;苞片绿色,草质,宽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1.5厘米,宽0.8-1厘米,顶端渐尖,具明显凸起的脉,被长糙毛和腺点;总苞狭,长8-10毫米,宽约2毫米;总苞片绿色或上端紫红色,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而具刺尖,具1或3脉,被短糙毛和腺点,外层长4-5毫米,内层长约10毫米;花4个,淡紫色或粉红色,花冠长7-9毫米,管部长4-5毫米;瘦果长圆状线形,长约4毫米,顶端截形,基部缩小,具棱,被短柔毛;冠毛污白色,具5稀6条硬刚毛,长4-5毫米,基部宽扁。花期7-11月。
+
多年生草本,全体无毛。茎直立,粗壮,高40-90厘米,有棱角,上部分枝,基部常木质化。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3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狭翅,干时膜质,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有不规则的黑色腺点,有时腺点仅见于边缘,并常连结成条;叶柄长1-4厘米,基部沿茎下延。总状花序顶生,长10-25厘米;苞片钻形,长2-3毫米;花梗长2-9毫米,斜展或下弯,果时伸长达10-18毫米;花萼长3-4毫米,分裂近达基部,裂片狭披针形,边缘有腺状缘毛,背面具黑色短腺条;花冠白色或带淡紫色,长2.5-4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长约1.5毫米,裂片匙状长圆形,先端圆钝,裂片间弯缺近圆形;雄蕊明显伸出花冠外,花丝密被小腺体,贴生于花冠裂片的基部,分离部分长约5毫米;花药卵圆形,紫色,长约1毫米;花粉粒具3孔沟,长球形[(26-29) (17.5-19)微米],表面具网状纹饰;子房球形,花柱细长,长约5毫米。蒴果球形或略扁,直径3-4毫米。花期4-5月;果期6-7月。
  
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及云南等省区。美洲、亚洲、非洲各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常生于开旷山坡、路旁、或山谷林缘。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之功效,治感冒、菌痢、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结膜炎、疖肿等症。
+
产于云南(南部)、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湾。生于村旁荒地、路边、山谷溪边疏林下及草丛中。分布于中南半岛各国以及日本、菲律宾。
 +
 
 +
全草药用,有消肿止痛之效。广西民间用以治跌打损伤、疔毒等。

2024年10月30日 (三) 19:49的最新版本

延叶珍珠菜
延叶珍珠菜 Yán Yè Zhēn Zhū Cài
Lysimachia decurrens G. Forst.

http://online.bjyyjy.org.cn/%E5%BB%B6%E5%8F%B6%E7%8F%8D%E7%8F%A0%E8%8F%9C
别 名 延叶珍珠菜(海南植物志)马兰花、狮子草(湖南),白当归、黑疔草(广西)
科 属 报春花科 > 珍珠菜属
出 处 《中国植物志》 第59(1)卷 (1989)


多年生草本,全体无毛。茎直立,粗壮,高40-90厘米,有棱角,上部分枝,基部常木质化。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3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狭翅,干时膜质,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有不规则的黑色腺点,有时腺点仅见于边缘,并常连结成条;叶柄长1-4厘米,基部沿茎下延。总状花序顶生,长10-25厘米;苞片钻形,长2-3毫米;花梗长2-9毫米,斜展或下弯,果时伸长达10-18毫米;花萼长3-4毫米,分裂近达基部,裂片狭披针形,边缘有腺状缘毛,背面具黑色短腺条;花冠白色或带淡紫色,长2.5-4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长约1.5毫米,裂片匙状长圆形,先端圆钝,裂片间弯缺近圆形;雄蕊明显伸出花冠外,花丝密被小腺体,贴生于花冠裂片的基部,分离部分长约5毫米;花药卵圆形,紫色,长约1毫米;花粉粒具3孔沟,长球形[(26-29) (17.5-19)微米],表面具网状纹饰;子房球形,花柱细长,长约5毫米。蒴果球形或略扁,直径3-4毫米。花期4-5月;果期6-7月。

产于云南(南部)、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湾。生于村旁荒地、路边、山谷溪边疏林下及草丛中。分布于中南半岛各国以及日本、菲律宾。

全草药用,有消肿止痛之效。广西民间用以治跌打损伤、疔毒等。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