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D D {{FOC|abst={{ABS|地胆草 Dì Dǎn Cǎo|''Elephantopus scaber'' L.|苦地胆(本草纲目拾遗),地胆头…”)
 
第1行: 第1行:
[[Category:地胆草属|D]]
+
[[Category:常春藤属|C]]
[[Category:植物|D]]
+
[[Category:植物|C]]
{{FOC|abst={{ABS|地胆草 Dì Dǎn Cǎo|''Elephantopus scaber'' L.|苦地胆(本草纲目拾遗),地胆头 磨地胆(广州)鹿耳草(海南)
+
{{FOC|abst={{ABS|常春藤  Cháng Chūn Téng|''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Tobler) Rehder|常春藤(变种)(种子植物名称)爬树藤、爬墙虎(湖北兴山土名),三角枫(四川北碚土名),牛一枫(四川峨眉土名),山葡萄(福建土名),三角藤、狗姆蛇(广东土名),爬崖藤(陕西佛坪土名)
||菊科|地胆草属|}}
+
||五加科|常春藤属|《中国植物志》 第54卷 (1978) }}
 
|imgs=3
 
|imgs=3
 
}}
 
}}
根状茎平卧或斜升,具多数纤维状根;茎直立,高20-60厘米,基部径2-4毫米,常多少二歧分枝,稍粗糙,密被白色贴生长硬毛;基部叶花期生存,莲座状,匙形或倒披针状匙形,长5-18厘米,宽2-4厘米,顶端圆钝,或具短尖,基部渐狭成宽短柄,边缘具圆齿状锯齿;茎叶少数而小,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向上渐小,全部叶上面被疏长糙毛,下面密被长硬毛和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或枝端束生的团球状的复头状花序,基部被3个叶状苞片所包围;苞片绿色,草质,宽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1.5厘米,宽0.8-1厘米,顶端渐尖,具明显凸起的脉,被长糙毛和腺点;总苞狭,长8-10毫米,宽约2毫米;总苞片绿色或上端紫红色,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而具刺尖,具1或3脉,被短糙毛和腺点,外层长4-5毫米,内层长约10毫米;花4个,淡紫色或粉红色,花冠长7-9毫米,管部长4-5毫米;瘦果长圆状线形,长约4毫米,顶端截形,基部缩小,具棱,被短柔毛;冠毛污白色,具5稀6条硬刚毛,长4-5毫米,基部宽扁。花期7-11月。
+
常绿攀援灌木;茎长3-20米,灰棕色或黑棕色,有气生根;一年生枝疏生锈色鳞片,鳞片通常有10-20条辐射肋。叶片革质,在不育枝上通常为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稀三角形或箭形,长5-12厘米,宽3-1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稀心形,边缘全缘或3裂,花枝上的叶片通常为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略歪斜而带菱形,稀卵形或披针形,极稀为阔卵形、圆卵形或箭形,长5-16厘米,宽1.5-10.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稀圆形,全缘或有1-3浅裂,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或淡黄绿色,无毛或疏生鳞片,侧脉和网脉两面均明显;叶柄细长,长2-9厘米,有鳞片,无托叶。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7个总状排列或伞房状排列成圆锥花序,直径1.5-2.5厘米,有花5-40朵;总花梗长1-3.5厘米,通常有鳞片;苞片小,三角形,长1-2毫米;花梗长0.4-1.2厘米;花淡黄白色或淡绿白色,芳香;萼密生棕色鳞片,长2毫米,边缘近全缘;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3-3.5毫米,外面有鳞片;雄蕊5,花丝长2-3毫米,花药紫色;子房5室;花盘隆起,黄色;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红色或黄色,直径7-13毫米;宿存花柱长1-1.5毫米。花期9-11月,果期次年3-5月。
  
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及云南等省区。美洲、亚洲、非洲各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常生于开旷山坡、路旁、或山谷林缘。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之功效,治感冒、菌痢、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结膜炎、疖肿等症。
+
分布地区广,北自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山东,南至广东(海南岛除外)、江西、福建,西自西藏波密,东至江苏、浙江的广大区域内均有生长。常攀援于林缘树木、林下路旁、岩石和房屋墙壁上,庭园中也常栽培。垂直分布海拔自数十米起至3500米(四川大凉山、云南贡山)。越南也有分布。
 +
 
 +
常春藤全株供药用,有舒筋散风之效,茎叶捣碎治衄血,也可治痛疽或其他初起肿毒。枝叶供观赏用。茎叶含鞣酸,可提制栲胶。
 +
 
 +
本变种叶形和伞形花序的排列有较多变化,但其间有过渡类型,难于从中分出不同的种和变种。与尼泊尔所产的原变种的区别,仅在于原变种不育小枝上的叶片较狭较长,每边有2-5个羽状裂片。

2024年10月30日 (三) 19:40的版本

常春藤
常春藤 Cháng Chūn Téng
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Tobler) Rehder

http://online.bjyyjy.org.cn/%E5%B8%B8%E6%98%A5%E8%97%A4
别 名 常春藤(变种)(种子植物名称)爬树藤、爬墙虎(湖北兴山土名),三角枫(四川北碚土名),牛一枫(四川峨眉土名),山葡萄(福建土名),三角藤、狗姆蛇(广东土名),爬崖藤(陕西佛坪土名)
科 属 五加科 > 常春藤属
出 处 《中国植物志》 第54卷 (1978)


常绿攀援灌木;茎长3-20米,灰棕色或黑棕色,有气生根;一年生枝疏生锈色鳞片,鳞片通常有10-20条辐射肋。叶片革质,在不育枝上通常为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稀三角形或箭形,长5-12厘米,宽3-1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稀心形,边缘全缘或3裂,花枝上的叶片通常为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略歪斜而带菱形,稀卵形或披针形,极稀为阔卵形、圆卵形或箭形,长5-16厘米,宽1.5-10.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稀圆形,全缘或有1-3浅裂,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或淡黄绿色,无毛或疏生鳞片,侧脉和网脉两面均明显;叶柄细长,长2-9厘米,有鳞片,无托叶。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7个总状排列或伞房状排列成圆锥花序,直径1.5-2.5厘米,有花5-40朵;总花梗长1-3.5厘米,通常有鳞片;苞片小,三角形,长1-2毫米;花梗长0.4-1.2厘米;花淡黄白色或淡绿白色,芳香;萼密生棕色鳞片,长2毫米,边缘近全缘;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3-3.5毫米,外面有鳞片;雄蕊5,花丝长2-3毫米,花药紫色;子房5室;花盘隆起,黄色;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红色或黄色,直径7-13毫米;宿存花柱长1-1.5毫米。花期9-11月,果期次年3-5月。

分布地区广,北自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山东,南至广东(海南岛除外)、江西、福建,西自西藏波密,东至江苏、浙江的广大区域内均有生长。常攀援于林缘树木、林下路旁、岩石和房屋墙壁上,庭园中也常栽培。垂直分布海拔自数十米起至3500米(四川大凉山、云南贡山)。越南也有分布。

常春藤全株供药用,有舒筋散风之效,茎叶捣碎治衄血,也可治痛疽或其他初起肿毒。枝叶供观赏用。茎叶含鞣酸,可提制栲胶。

本变种叶形和伞形花序的排列有较多变化,但其间有过渡类型,难于从中分出不同的种和变种。与尼泊尔所产的原变种的区别,仅在于原变种不育小枝上的叶片较狭较长,每边有2-5个羽状裂片。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