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七”的版本间的差异
(创建页面,内容为“<!--{{ICM|item={{CMM|北乌头 Běi Wū Tóu |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草乌,蓝靰鞡花,鸡头草,百步草,五毒根,鸦头,穴种 |草乌,…”) |
(PP)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 [[Category:天南星属|P]] | |
− | + | [[Category:植物|P]] | |
− | + | {{FOC|abst={{ABS|螃蟹七 Páng Xiè Qī|''Arisaema fargesii'' Buchet|螃蟹七(湖北巴东、鹤峰、利川)天南星、虎掌南星(湖北利川),白南星(湖北巴东),红南星(四川巫溪),郎毒(四川云阳) | |
− | + | ||天南星科|天南星属|《中国植物志》 第13(2)卷 (1979)}} | |
− | + | |imgs=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ategory: | ||
− | [[Category:植物| | ||
− | {{FOC|abst={{ABS| | ||
− | | | ||
− | |imgs= | ||
}} | }} | ||
− | + | 块茎扁球形,直径3-5厘米,常具多数小球茎。鳞叶3,褐色,宽2-2.5厘米,向上渐狭,最上的长约15厘米。叶柄长20-40厘米,粗6-7毫米,下部1/4具鞘;叶片3深裂至3全裂,裂片无柄,干时膜质,全缘,中裂片近菱形,卵状长圆形至卵形,凸尖或急尖,基部短楔形或与侧裂片联合,长12-17-32厘米,宽9-16-27厘米;侧裂片斜椭圆形,外侧较宽,半卵形,长9-23厘米,宽6-16厘米,中肋背面隆起,侧脉9-10对,集合脉距边缘2-3-10毫米。花序柄比叶柄短而细,长18-26厘米。佛焰苞紫色,有苍白色线状条纹,管部近圆柱形,长4-8厘米,直径1.5-2厘米,喉部边缘耳状反卷;檐部长圆三角形,拱形下弯或近直立,长6-12厘米,宽4-4.5厘米,长渐尖,具长1-4厘米的尾尖。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长2.5-3厘米,圆柱形,粗4-5毫米,雄花有花药2-4,药室卵圆形,基部叉开,顶孔开裂;雌花序长约2厘米,花密,子房具棱,顶部常圆形,花柱极短而粗,柱头有毛,胚珠少数;各附属器粗壮,伸长的圆锥状,长4.5-9厘米,下部粗7-15毫米,基部骤狭成短柄,非截形,上部长渐尖,先端钝,粗1.5-5毫米,近直立或上部略弯。花期5-6月。 | |
− | + | 我国特有,产湖北西部(利川、巴东、建始、鹤丰)、四川东部至北部(巫溪、云阳、城口、平武、青川)、甘肃南部(文县),海拔900-1600米,生于林下或灌丛内多石处。模式标本来自四川城口。 , | |
− | + | 块茎入药,可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肢体麻木。甘肃用以代天南星(甘肃中草药1:78,图35,误作 A. purpureogaleatum Engl.)。 | |
+ | |||
+ | 本种与象头花 A. franchetianum 较为接近,但叶裂片较为狭长,质薄,中裂片常比侧裂片大一倍;佛焰苞拱形下弯或近直立,决不成盔状;附属器粗壮,近直立,显然不同,从分布区看,本种为象头花在巴山、秦岭南部地区的替代种。 |
2024年10月30日 (三) 18:22的最新版本
块茎扁球形,直径3-5厘米,常具多数小球茎。鳞叶3,褐色,宽2-2.5厘米,向上渐狭,最上的长约15厘米。叶柄长20-40厘米,粗6-7毫米,下部1/4具鞘;叶片3深裂至3全裂,裂片无柄,干时膜质,全缘,中裂片近菱形,卵状长圆形至卵形,凸尖或急尖,基部短楔形或与侧裂片联合,长12-17-32厘米,宽9-16-27厘米;侧裂片斜椭圆形,外侧较宽,半卵形,长9-23厘米,宽6-16厘米,中肋背面隆起,侧脉9-10对,集合脉距边缘2-3-10毫米。花序柄比叶柄短而细,长18-26厘米。佛焰苞紫色,有苍白色线状条纹,管部近圆柱形,长4-8厘米,直径1.5-2厘米,喉部边缘耳状反卷;檐部长圆三角形,拱形下弯或近直立,长6-12厘米,宽4-4.5厘米,长渐尖,具长1-4厘米的尾尖。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长2.5-3厘米,圆柱形,粗4-5毫米,雄花有花药2-4,药室卵圆形,基部叉开,顶孔开裂;雌花序长约2厘米,花密,子房具棱,顶部常圆形,花柱极短而粗,柱头有毛,胚珠少数;各附属器粗壮,伸长的圆锥状,长4.5-9厘米,下部粗7-15毫米,基部骤狭成短柄,非截形,上部长渐尖,先端钝,粗1.5-5毫米,近直立或上部略弯。花期5-6月。
我国特有,产湖北西部(利川、巴东、建始、鹤丰)、四川东部至北部(巫溪、云阳、城口、平武、青川)、甘肃南部(文县),海拔900-1600米,生于林下或灌丛内多石处。模式标本来自四川城口。 ,
块茎入药,可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肢体麻木。甘肃用以代天南星(甘肃中草药1:78,图35,误作 A. purpureogaleatum Engl.)。
本种与象头花 A. franchetianum 较为接近,但叶裂片较为狭长,质薄,中裂片常比侧裂片大一倍;佛焰苞拱形下弯或近直立,决不成盔状;附属器粗壮,近直立,显然不同,从分布区看,本种为象头花在巴山、秦岭南部地区的替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