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2行: | 第12行: | ||
[[Category:知母属|Z]] | [[Category:知母属|Z]] | ||
[[Category:植物|Z]] | [[Category:植物|Z]] | ||
− | {{FOC|abst={{ABS|知母 Zhī Mǔ|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蒜辫子草,羊胡子根,地参,兔子油草,蚳母,穿地龙 | + | {{FOC|abst={{ABS|知母 Zhī Mǔ|''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蒜辫子草,羊胡子根,地参,兔子油草,蚳母,穿地龙 |
− | |[[:Project:知母|知母]]|百合科|知母属| | + | |[[:Project:知母|知母]]|百合科|知母属|}} |
− | |imgs= | + | |imgs=26 |
|imgmix='' | |imgmix='' | ||
}} | }} | ||
− | |||
− | |||
根状茎粗0.5-1.5厘米,为残存的叶鞘所覆盖。叶长15-60厘米,宽1.5-11毫米,向先端渐尖而成近丝状,基部渐宽而成鞘状,具多条平行脉,没有明显的中脉。花葶比叶长得多;总状花序通常较长,可达20-50厘米;苞片小,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长渐尖;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花被片条形,长5-10毫米,中央具3脉,宿存。蒴果狭椭圆形,长8-13毫米,宽5-6产毫米,顶端有短喙。种子长7-10毫米。花果期6-9月。 | 根状茎粗0.5-1.5厘米,为残存的叶鞘所覆盖。叶长15-60厘米,宽1.5-11毫米,向先端渐尖而成近丝状,基部渐宽而成鞘状,具多条平行脉,没有明显的中脉。花葶比叶长得多;总状花序通常较长,可达20-50厘米;苞片小,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长渐尖;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花被片条形,长5-10毫米,中央具3脉,宿存。蒴果狭椭圆形,长8-13毫米,宽5-6产毫米,顶端有短喙。种子长7-10毫米。花果期6-9月。 | ||
2024年10月31日 (四) 20:00的最新版本
根状茎粗0.5-1.5厘米,为残存的叶鞘所覆盖。叶长15-60厘米,宽1.5-11毫米,向先端渐尖而成近丝状,基部渐宽而成鞘状,具多条平行脉,没有明显的中脉。花葶比叶长得多;总状花序通常较长,可达20-50厘米;苞片小,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长渐尖;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花被片条形,长5-10毫米,中央具3脉,宿存。蒴果狭椭圆形,长8-13毫米,宽5-6产毫米,顶端有短喙。种子长7-10毫米。花果期6-9月。
产河北、山西、山东(山东半岛)、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内蒙古(南部)、辽宁(西南部)、吉林(西部)和黑龙江(南部)。生于海拔145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或路旁较干燥或向阳的地方。也分布于朝鲜。此外湖北荆州地区有一份标本,尚待研究。
本种干燥根状茎为著名中药,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有“毛知母”与“知母肉”之分。最主要产区在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