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郁李仁”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化学成分】)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YP_TMP|abst={{YP_ABS|{{PAGENAME}}|为蔷薇科植物欧李 Prunus humilis Bge.、郁李 Prunus japonica Thunb. 或长柄扁桃 Prunus pedunculata Maxim. 的干燥成熟种子。前两种习称“小李仁”,后一种习称“大李仁”。|郁子(《医心方》),郁里仁《珍珠囊李仁肉(《药材学》),小李仁(《全国中草药汇编》)。|| | + | {{YP_TMP|abst={{YP_ABS|{{PAGENAME}}|为蔷薇科植物欧李 ''Prunus humilis'' Bge.、郁李 ''Prunus japonica'' Thunb. 或长柄扁桃 ''Prunus pedunculata'' Maxim. 的干燥成熟种子。前两种习称“小李仁”,后一种习称“大李仁”。|郁子(《医心方》),郁里仁《珍珠囊李仁肉(《药材学》),小李仁(《全国中草药汇编》)。||}} |
|imgs=2 | |imgs=2 | ||
|imgmix='' | |imgmix='' | ||
}} | }} | ||
[[Category:饮片|Y]] | [[Category:饮片|Y]] | ||
− | + | =====【产地】===== | |
− | |||
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主产于内蒙古、河北、河北、辽宁、山东等地。 | 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主产于内蒙古、河北、河北、辽宁、山东等地。 | ||
− | + | =====【采收加工】===== | |
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干燥。 | 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干燥。 | ||
− | + | =====【炮制】===== | |
− | *郁李仁:将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即得。 | + | * 郁李仁:将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即得。 |
− | * | + | * 炒郁李仁:取干净的郁李仁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并有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即得。 |
− | *郁李仁霜:取郁李仁研成粗粉,反复压榨去油至手捏松散成粉,研细即得。 | + | * 郁李仁霜:取郁李仁研成粗粉,反复压榨去油至手捏松散成粉,研细即得。 |
− | + | =====【性状特征】===== | |
− | * | + | * 小李仁:呈卵形,长5~8mm,直径3~5mm。表面黄白色或浅棕色,一端尖,另一端钝圆。尖端一侧有线形种脐,圆端中央有深色厶占自合点处向上具多条纵向维管束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以粒饱满、完整、色黄白者为佳。 |
− | * | + | * 大李仁:长6~10mm,直径5~7mm。表面黄棕色。 |
− | *炒郁李仁:形如郁李仁,表面深黄色。 | + | * 炒郁李仁:形如郁李仁,表面深黄色。 |
− | *郁李仁霜:细粉,黄白色。 | + | * 郁李仁霜:细粉,黄白色。 |
− | + | =====【化学成分】===== | |
− | + | 郁李仁的主要成分是皂苷,还含有挥发油、蛋白质、鞣质等。郁李仁的皂苷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本品药材及其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苦杏仁苷(C<sub>20</sub>H<sub>27</sub>O<sub>11</sub>)不得少于2.0%。 | |
− | + | =====【药性】===== | |
− | |||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 ||
− | + | =====【功能主治】===== | |
润肠通便,下气利水。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 润肠通便,下气利水。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 ||
− | + | =====【临床应用】===== | |
− | + | * 临床常用 | |
− | + | *# 肠燥便秘:本品性平,可润肠通便,功用同火麻仁而力量较强,适用于肠燥便秘,常以之配伍其他润肠通便之品,如《世医得效方》五仁丸,将之与火麻仁、柏子仁、杏仁等配伍同用。 | |
− | + | *# 水肿:本品味苦、甘,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常以之配伍其他利水消肿之品,如《圣济总录》郁李仁汤,将之与桑白皮、赤小豆等配伍同用。 | |
− | + | =====【用法用量】===== | |
− | + | 6~10g。 | |
− | + | =====【成药例证】===== | |
− | #通幽润燥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br/>药物组成:枳壳(麸炒)、姜厚朴、红花、苦杏仁(炒)、木香、桃仁(去皮)、当归、火麻仁、郁李仁、地黄、槟榔、大黄、熟地黄、黄芩、熟大黄、甘草。<br/>功能主治:清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胃肠积热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不通、脘腹胀满、口苦尿黄。 | + | # 通幽润燥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br/>药物组成:枳壳(麸炒)、姜厚朴、红花、苦杏仁(炒)、木香、桃仁(去皮)、当归、火麻仁、郁李仁、地黄、槟榔、大黄、熟地黄、黄芩、熟大黄、甘草。<br/>功能主治:清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胃肠积热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不通、脘腹胀满、口苦尿黄。 |
− | #麻仁滋脾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br/>药物组成:大黄(制)、火麻仁、当归、厚朴(姜炙)、苦杏仁(炒)、枳实(麸炒)、郁李仁、白芍。<br/> | + | # 麻仁滋脾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br/>药物组成:大黄(制)、火麻仁、当归、厚朴(姜炙)、苦杏仁(炒)、枳实(麸炒)、郁李仁、白芍。<br/>功能主治:润肠通便,消食导滞。用于胃肠积热、肠燥津伤所致的大便秘结、胸腹胀满、饮食无味、烦躁不宁、舌红少津。 |
− | + | =====【注意事项】===== | |
孕妇慎用。 | 孕妇慎用。 | ||
− | + | =====【贮藏】===== | |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
2021年9月2日 (四) 11:28的最新版本
郁李仁 为蔷薇科植物欧李 Prunus humilis Bge.、郁李 Prunus japonica Thunb. 或长柄扁桃 Prunus pedunculata Maxim. 的干燥成熟种子。前两种习称“小李仁”,后一种习称“大李仁”。 | |
---|---|
别 名 | 郁子(《医心方》),郁里仁《珍珠囊李仁肉(《药材学》),小李仁(《全国中草药汇编》)。 |
出 处 |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主产于内蒙古、河北、河北、辽宁、山东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干燥。
【炮制】
- 郁李仁:将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即得。
- 炒郁李仁:取干净的郁李仁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并有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即得。
- 郁李仁霜:取郁李仁研成粗粉,反复压榨去油至手捏松散成粉,研细即得。
【性状特征】
- 小李仁:呈卵形,长5~8mm,直径3~5mm。表面黄白色或浅棕色,一端尖,另一端钝圆。尖端一侧有线形种脐,圆端中央有深色厶占自合点处向上具多条纵向维管束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以粒饱满、完整、色黄白者为佳。
- 大李仁:长6~10mm,直径5~7mm。表面黄棕色。
- 炒郁李仁:形如郁李仁,表面深黄色。
- 郁李仁霜:细粉,黄白色。
【化学成分】
郁李仁的主要成分是皂苷,还含有挥发油、蛋白质、鞣质等。郁李仁的皂苷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本品药材及其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苦杏仁苷(C20H27O11)不得少于2.0%。
【药性】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
润肠通便,下气利水。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
- 肠燥便秘:本品性平,可润肠通便,功用同火麻仁而力量较强,适用于肠燥便秘,常以之配伍其他润肠通便之品,如《世医得效方》五仁丸,将之与火麻仁、柏子仁、杏仁等配伍同用。
- 水肿:本品味苦、甘,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常以之配伍其他利水消肿之品,如《圣济总录》郁李仁汤,将之与桑白皮、赤小豆等配伍同用。
【用法用量】
6~10g。
【成药例证】
- 通幽润燥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枳壳(麸炒)、姜厚朴、红花、苦杏仁(炒)、木香、桃仁(去皮)、当归、火麻仁、郁李仁、地黄、槟榔、大黄、熟地黄、黄芩、熟大黄、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胃肠积热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不通、脘腹胀满、口苦尿黄。 - 麻仁滋脾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大黄(制)、火麻仁、当归、厚朴(姜炙)、苦杏仁(炒)、枳实(麸炒)、郁李仁、白芍。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消食导滞。用于胃肠积热、肠燥津伤所致的大便秘结、胸腹胀满、饮食无味、烦躁不宁、舌红少津。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