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鸭跖草”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YP_TMP|abst={{YP_ABS|{{PAGENAME}}|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 ''Commelina communis'' L. 的干燥地上部分。|鸡舌草、鼻斫草、碧竹子(《本草…”)
 
【临床应用】
 
第29行: 第29行:
 
* 临床常用
 
* 临床常用
 
*# 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痈肿疮疡: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对于咽喉红肿疼痛,可配伍蒲公英、乌蔹莓或土牛膝、大青叶等同用。用治痈肿疮疡,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
 
*# 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痈肿疮疡: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对于咽喉红肿疼痛,可配伍蒲公英、乌蔹莓或土牛膝、大青叶等同用。用治痈肿疮疡,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
*# 小便不利,水肿: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凡风水浮肿、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药同用;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可配伍风尾草、篇蓄、蒲公英等同用。
+
*# 小便不利,水肿: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凡风水浮肿、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药同用;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可配伍风尾草、萹蓄、蒲公英等同用。
 +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
 
15~30g。外用适量。

2021年10月20日 (三) 17:08的最新版本

鸭跖草
鸭跖草

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 Commelina communis L. 的干燥地上部分。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9%B8%AD%E8%B7%96%E8%8D%89
别 名 鸡舌草、鼻斫草、碧竹子(《本草拾遗》),地地藕(《滇南本草》),青耳环花碧蟾蜍、竹叶草(《竹谱详录》),耳环草(《世医得效方》),碧竹草(《本草图经》),竹叶菜、淡竹叶、碧蝉花(《本草纲目》),蓝姑草、淡竹叶菜(《活幼全书》),竹鸡草(《濒湖集简方》),水竹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露草、帽子花(《植物学大辞典》),三莢子菜(《东北药植志》),竹叶兰(《贵阳民间药草》),竹鸡苋(《江西中药》),竹根菜(《四川中药志》),三角菜、牛耳朵草、鸭食草、水浮草、鸭子菜、菱角伞(《辽宁经济植物志》)。
植 物 鸭跖草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分布于热带,少数种产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主产于云南、四川、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

【采收加工】

6~7月采收,晒干。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性状特征】

老茎略呈方形,表面光滑,具数条纵棱,直径约2mm,节膨大,基部节上常有须根;断面坚实,中部有髓。叶互生,皱缩成团,质薄脆,易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3cm,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鞘,抱茎,叶脉平行。气微,味甘、淡。以色黄绿者为佳。

【化学成分】

鸭跖草的主要成分是酚酸、糖,还含有黄酮、甾体等。鸭跖草的酚酸、糖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药理毒理】
  1. 抗病毒:鸭跖草水提取物8、16、32g/给小鼠灌胃给药,每日2次,连续5d,能对由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细胞病变起抑制作用。
  2. 保肝:375、750、1500g/L鸭跖草水提物按0.2ml/10g对小鼠灌胃给药,早晚1次,连续3d,能降低四氧化碳和乙醇所致肝损伤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
  3. 抗炎:鸭跖草煎液20g/kg对小鼠灌胃给药,给药1h后,对二甲苯致耳廓炎症的肿胀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41.18%。
  4. 镇痛:鸭跖草煎液10、20g/kg给小鼠灌胃,能延长由醋酸造成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
  5. 降血脂:鸭跖草水提物4、8、16g/kg给小鼠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4d,可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升高HDL-C水平。
  6. 其他药理作用:鸭跖草水提物5、10、20g/kg给小鼠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0d,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水肿、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5]
  7. 安全性评价:2000g/L鸭趾草液按20ml/kg对小鼠肌内注射,24h内灌服2次,观察7d,小鼠一切正常无死亡,本品最大耐受量为80g/kg。
【药性】

甘,寒。归肺、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

行水,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

【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
    1. 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痈肿疮疡: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对于咽喉红肿疼痛,可配伍蒲公英、乌蔹莓或土牛膝、大青叶等同用。用治痈肿疮疡,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
    2. 小便不利,水肿: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凡风水浮肿、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药同用;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可配伍风尾草、萹蓄、蒲公英等同用。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

【成药例证】

炎宁颗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鹿茸草、白花蛇舌草、鸭跖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痢“。用于外感风热、湿毒蕴结所致的发热头痛,咽部红肿,咽痛,喉核肿,大、小便淋清涩痛,泻痢腹痛;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尿路感染、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防霉。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