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芦荟”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创建页面,内容为“{{ICM|item={{CMM|大芦荟 Dà Lú Huì |Aloe arborescens Mill. var. natalensis Berg. |象鼻草,木立芦荟,树芦荟,木剑芦荟,浓藻花,龙爪菊 |…”) |
|||
第11行: | 第11行: | ||
[[Category:芦荟属|D]] | [[Category:芦荟属|D]] | ||
+ | [[Category:植物|D]] | ||
+ | {{FOC|abst={{ABS|大芦荟 Dà Lú Huì|Aloe arborescens Mill. var. natalensis Berg.|象鼻草,木立芦荟,树芦荟,木剑芦荟,浓藻花,龙爪菊 | ||
+ | ||百合科|芦荟属|《中华本草》、 百度百科》}} | ||
+ | |imgs=0 | ||
+ | }} | ||
+ | |||
+ | |||
+ | |||
+ | 大芦荟 (Aloe arborescens var. natalensis Berg.) 系百合科植物 ,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 在我国广泛栽培 ,有杀虫、通便和清热凉肝的功效 。 | ||
+ | |||
+ | 大芦荟,茎较短。叶近簇生或稍二列(幼小植株),肥厚多汁,条状披针形,粉绿色,长15-35厘米,基部宽4-5厘米,顶端有几个小齿,边缘疏生刺状小齿。 | ||
+ | |||
+ | 花葶高60-9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稍分枝;总状花序具几十朵花;苞片近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点垂,稀疏排列,淡黄色而有红斑;花被长约2.5厘米,裂片先端稍外弯;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长,花柱明显伸出花被外。 | ||
+ | |||
+ | 芦荟素有 “家庭小药箱” 的美誉 , 具有多种保健和美容功能 。林甸县利用境内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 , 依靠东北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 , 在节能温室内发展芦荟生产 。今年计划投资 60 万元 , 引进木立品种芦荟 8 万株 , 在国道两侧建“43” 型高效日光节能温室 10 栋 , 在花园乡齐心村 “李三地热井” 处建利用地热取暖温室20 栋 , 进行芦荟种苗繁育 , 使林甸县成为大庆地区乃至全省最大的芦荟种苗繁育基地 。 |
2019年8月20日 (二) 22:09的版本
大芦荟 Dà Lú Huì
| |
---|---|
拉 丁 名 | Aloe arborescens Mill. var. natalensis Berg. |
别 名 | 象鼻草,木立芦荟,树芦荟,木剑芦荟,浓藻花,龙爪菊 |
中 药 名 | 鹿角芦荟 |
植物科属 | 百合科芦荟属 |
入药部位 | 鲜叶汁 |
性味归经 | 苦,寒。 |
功能主治 | 泻火解毒,通便。用于肝热目赤,头昏,肺热喘咳,实热便秘,疮痈肿痛,狼疮。 |
标准来源 | 《中华本草》 |
二维码 |
---|
大芦荟 (Aloe arborescens var. natalensis Berg.) 系百合科植物 ,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 在我国广泛栽培 ,有杀虫、通便和清热凉肝的功效 。
大芦荟,茎较短。叶近簇生或稍二列(幼小植株),肥厚多汁,条状披针形,粉绿色,长15-35厘米,基部宽4-5厘米,顶端有几个小齿,边缘疏生刺状小齿。
花葶高60-9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稍分枝;总状花序具几十朵花;苞片近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点垂,稀疏排列,淡黄色而有红斑;花被长约2.5厘米,裂片先端稍外弯;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长,花柱明显伸出花被外。
芦荟素有 “家庭小药箱” 的美誉 , 具有多种保健和美容功能 。林甸县利用境内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 , 依靠东北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 , 在节能温室内发展芦荟生产 。今年计划投资 60 万元 , 引进木立品种芦荟 8 万株 , 在国道两侧建“43” 型高效日光节能温室 10 栋 , 在花园乡齐心村 “李三地热井” 处建利用地热取暖温室20 栋 , 进行芦荟种苗繁育 , 使林甸县成为大庆地区乃至全省最大的芦荟种苗繁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