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第1行: | 第1行: | ||
− | {{ICM|item={{CMM|甘草 Gān Cǎo | + | <!--{{ICM|item={{CMM|甘草 Gān Cǎo |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 ||
|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美草,蜜草,蕗草,棒草 | |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美草,蜜草,蕗草,棒草 | ||
第9行: | 第9行: | ||
|《中国药典》(2015年版) | |《中国药典》(2015年版) | ||
}}|imgs=2}} | }}|imgs=2}} | ||
+ | --> | ||
+ | [[Category:甘草属|G]] | ||
+ | {{FOC|abst={{ABS|甘草 Gān Cǎo|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美草,蜜草,蕗草,棒草 | ||
+ | |[[:饮片:甘草|甘草]]|豆科|甘草属|《中国药典》(2015年版)}} | ||
+ | |imgs=2 | ||
+ | }} | ||
− | + | ||
+ | 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 ||
+ | |||
+ | 产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及山东。常生于干旱沙地、河岸砂质地、山坡草地及盐渍化土壤中。蒙古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西伯利亚。 | ||
+ | |||
+ | 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
2019年6月23日 (日) 16:26的版本
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产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及山东。常生于干旱沙地、河岸砂质地、山坡草地及盐渍化土壤中。蒙古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西伯利亚。
根和根状茎供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