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草”的版本间的差异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3行: | 第3行: | ||
{{FOC|abst={{ABS|接骨草 Jiē Gǔ Cǎo|''Sambucus javanica'' Blume|臭草、八棱麻、陆英、蒴藋、青稞草、走马箭、七叶星、蒴藿 | {{FOC|abst={{ABS|接骨草 Jiē Gǔ Cǎo|''Sambucus javanica'' Blume|臭草、八棱麻、陆英、蒴藋、青稞草、走马箭、七叶星、蒴藿 | ||
||五福花科|接骨木属|}} | ||五福花科|接骨木属|}} | ||
− | |imgs= | + | |imgs=0 |
− | |imgmix= | + | |imgmix={{IMG_MIX|接骨草04.jpg|接骨草|接骨草05.jpg|接骨草|接骨草03.jpg|接骨草花|接骨草02.jpg|接骨草花|接骨草01.jpg|接骨草成熟果实}} |
}} | }} | ||
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1-2米;茎有棱条,髓部白色。羽状复叶的托叶叶状或有时退化成蓝色的腺体;小叶2-3对,互生或对生,狭卵形,长6-13厘米,宽2-3厘米,嫩时上面被疏长柔毛,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两侧不等,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或中部以下边缘常有1或数枚腺齿;顶生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基部楔形,有时与第一对小叶相连,小叶无托叶,基部一对小叶有时有短柄。复伞形花序顶生,大而疏散,总花梗基部托以叶状总苞片,分枝3-5出,纤细,被黄色疏柔毛;杯形不孕性花不脱落,可孕性花小;萼筒杯状,萼齿三角形;花冠白色,仅基部联合,花药黄色或紫色;子房3室,花柱极短或几无,柱头3裂。果实红色,近圆形,直径3-4毫米;核2-3粒,卵形,长2.5毫米,表面有小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 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1-2米;茎有棱条,髓部白色。羽状复叶的托叶叶状或有时退化成蓝色的腺体;小叶2-3对,互生或对生,狭卵形,长6-13厘米,宽2-3厘米,嫩时上面被疏长柔毛,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两侧不等,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或中部以下边缘常有1或数枚腺齿;顶生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基部楔形,有时与第一对小叶相连,小叶无托叶,基部一对小叶有时有短柄。复伞形花序顶生,大而疏散,总花梗基部托以叶状总苞片,分枝3-5出,纤细,被黄色疏柔毛;杯形不孕性花不脱落,可孕性花小;萼筒杯状,萼齿三角形;花冠白色,仅基部联合,花药黄色或紫色;子房3室,花柱极短或几无,柱头3裂。果实红色,近圆形,直径3-4毫米;核2-3粒,卵形,长2.5毫米,表面有小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
2024年11月19日 (二) 22:28的最新版本
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1-2米;茎有棱条,髓部白色。羽状复叶的托叶叶状或有时退化成蓝色的腺体;小叶2-3对,互生或对生,狭卵形,长6-13厘米,宽2-3厘米,嫩时上面被疏长柔毛,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两侧不等,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或中部以下边缘常有1或数枚腺齿;顶生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基部楔形,有时与第一对小叶相连,小叶无托叶,基部一对小叶有时有短柄。复伞形花序顶生,大而疏散,总花梗基部托以叶状总苞片,分枝3-5出,纤细,被黄色疏柔毛;杯形不孕性花不脱落,可孕性花小;萼筒杯状,萼齿三角形;花冠白色,仅基部联合,花药黄色或紫色;子房3室,花柱极短或几无,柱头3裂。果实红色,近圆形,直径3-4毫米;核2-3粒,卵形,长2.5毫米,表面有小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产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生于海拔300-2600米的山坡、林下、沟边和草丛中,亦有栽种。日本也有分布。
为药用植物,可治跌打损伤,有去风湿、通经活血、解毒消炎之功效。
本种系 Lindley 根据自我国引种于英国 Chiswisk 植物园的、初次开花的植物所采标本而定名。但国内外有不少人将本种定为原产东南亚的 S. javanica Reinw. ex Bl. 的异名。然而 S. javanica 的果实成熟时转紫黑色或黑色,本种是红色或桔红色的。在我国除云南和四川有少数记载果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红色。因此作者认为本种目前以选用S. chinensis 为其学名比较适当。采自云南和四川的、记载果为黑色的标本其形态特征与本种很难区别。《广西药用植物志》也说果为黑色。作者在昆明观察到新鲜材料,已成熟的果实确为黑色,但压碎后有紫红色汁液。也许 S. javanica 在我国西南地区确有分布。暂此存疑,留待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