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青黛”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临床应用】) |
|||
(未显示1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YP_TMP|abst={{YP_ABS|{{PAGENAME}}|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靛花(《简便单方》),青蛤粉(《本草纲目》),青缸花(《外科正宗》),靛青花(《惠直堂经验方》),蓝露、淀花(《手板发蒙》),靛沫花(《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菘蓝]]}} | + | {{YP_TMP|abst={{YP_ABS|{{PAGENAME}}|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靛花(《简便单方》),青蛤粉(《本草纲目》),青缸花(《外科正宗》),靛青花(《惠直堂经验方》),蓝露、淀花(《手板发蒙》),靛沫花(《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菘蓝]]、[[马蓝]]}} |
|imgs=0 | |imgs=0 | ||
|imgmix='' | |imgmix='' | ||
第27行: | 第27行: | ||
## 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证:本品苦能清泄,咸入血分,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与大青叶、板蓝根相似,但解热作用较逊,多用治温热病温毒发斑,常以之与泻火、凉血之品配伍,如《通俗伤寒论》青黛石膏汤,以之与生石膏、生地黄、栀子等通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轻者单用,水调服;重者与凉血止血药生地黄、白茅根等配伍。 | ## 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证:本品苦能清泄,咸入血分,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与大青叶、板蓝根相似,但解热作用较逊,多用治温热病温毒发斑,常以之与泻火、凉血之品配伍,如《通俗伤寒论》青黛石膏汤,以之与生石膏、生地黄、栀子等通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轻者单用,水调服;重者与凉血止血药生地黄、白茅根等配伍。 | ||
## 痄腮,咽痛口疮,疮肿:本品有清热解毒散肿之功。治痄腮肿痛,可单用以醋调涂患处;或与寒水石共研为末,外敷患处,如《普济方》青金散。治咽痛口疮,可与清热解毒之板蓝根、甘草同用;或配牛黄、冰片等吹撒患处。治热毒疮肿,多与解毒消疮之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同用。 | ## 痄腮,咽痛口疮,疮肿:本品有清热解毒散肿之功。治痄腮肿痛,可单用以醋调涂患处;或与寒水石共研为末,外敷患处,如《普济方》青金散。治咽痛口疮,可与清热解毒之板蓝根、甘草同用;或配牛黄、冰片等吹撒患处。治热毒疮肿,多与解毒消疮之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同用。 | ||
− | ## | + | ## 肺热咳嗽,咯血:本品主归肝经,长于泻肝火,兼泻肺热,又具凉血之功,故善治肝火犯肺,咳嗽胸痛、咯血或痰中带血等症,轻者与化痰止咳之品配伍,如《卫生鸿宝》黛蛤散,以之与海蛤壳同用;重者与凉血清热化痰之丹皮、瓜蒌等同用。 |
## 肝热惊痫:取本品清肝火作用,亦治肝热生风,惊痫抽搐。如治小儿惊风抽搐,多与息风止痉之品配伍,如《小儿药证直诀》凉惊丸,即与钩藤、牛黄等同用。 | ## 肝热惊痫:取本品清肝火作用,亦治肝热生风,惊痫抽搐。如治小儿惊风抽搐,多与息风止痉之品配伍,如《小儿药证直诀》凉惊丸,即与钩藤、牛黄等同用。 | ||
# 临床新用:青黛可用于治疗皮炎。 | # 临床新用:青黛可用于治疗皮炎。 | ||
+ | |||
=====【用法用量】===== | =====【用法用量】===== | ||
1~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 1~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 ||
=====【成药例证】===== | =====【成药例证】===== | ||
− | # 复方青黛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br/> | + | # 复方青黛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br/> 药物组成:青黛、乌梅、蒲公英、紫草、白芷,丹参、白鲜皮、建曲、绵马贯众、土茯苓、马齿苋、绵萆薢、焦山楂、南五味子(酒蒸)。<br/>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用于血热所致的白疕、血风疮,症见皮疹色鲜红、筛状出血明显、鳞屑多、瘙痒明显,或皮疹为圆形、椭圆形红斑,上附糠秕状鳞屑,有母斑;银屑病进行期、玫瑰糠疹见上述证候者。 |
# 五福化毒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br/> 药物组成:水牛角浓缩粉、连翘、青黛、黄连、炒牛蒡子、玄参、地黄、桔梗、芒硝、赤芍、甘草。<br/>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血热毒盛,小儿疮疖,痱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出血,痄腮。 | # 五福化毒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br/> 药物组成:水牛角浓缩粉、连翘、青黛、黄连、炒牛蒡子、玄参、地黄、桔梗、芒硝、赤芍、甘草。<br/>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血热毒盛,小儿疮疖,痱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出血,痄腮。 | ||
# 桂林西瓜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br/> 药物组成:西瓜霜、煅硼砂、黄柏、黄连、山豆根、射干、浙贝母、青黛、冰片、无患子果(炭)、大黄、黄芩、甘草、薄荷脑。<br/>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乳蛾、喉痹、口糜,症见咽喉肿痛、喉核肿大、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及轻度烫伤(表皮未破)者。 | # 桂林西瓜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br/> 药物组成:西瓜霜、煅硼砂、黄柏、黄连、山豆根、射干、浙贝母、青黛、冰片、无患子果(炭)、大黄、黄芩、甘草、薄荷脑。<br/>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乳蛾、喉痹、口糜,症见咽喉肿痛、喉核肿大、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及轻度烫伤(表皮未破)者。 | ||
# 口腔溃疡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br/> 药物组成:青黛、白矾、冰片。<br/> 功能主治:消溃止痛。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溃疡。 | # 口腔溃疡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br/> 药物组成:青黛、白矾、冰片。<br/> 功能主治:消溃止痛。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溃疡。 | ||
# 青黛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br/> 药物组成:青黛、甘草、硼砂(煅)、冰片、薄荷、黄连、儿茶、人中白(煅)。<br/>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治疗口疮,咽喉肿痛,牙疳出血等。 | # 青黛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br/> 药物组成:青黛、甘草、硼砂(煅)、冰片、薄荷、黄连、儿茶、人中白(煅)。<br/>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治疗口疮,咽喉肿痛,牙疳出血等。 | ||
+ | |||
=====【贮藏】===== | =====【贮藏】===== | ||
置干燥处。 | 置干燥处。 |
2021年10月24日 (日) 18:06的最新版本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马蓝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地。蓼蓝主要分布于河北、辽宁、山东、陕西等地。菘蓝原产于我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7~10 月采收茎叶,置缸中,加清水浸 2~3d,至叶腐烂、茎脱皮时,将茎枝捞出,加入石灰 (每 100kg 加石灰 8~10kg),充分搅拌,至浸液由深绿色转为紫红色时,捞出液面泡沫,于烈日下晒千,即得。
【炮制】
取茎叶,置缸内,用清水浸泡 2~3d,至叶烂脱枝时,捞出枝条,加入石灰,充分搅拌。至浸液呈紫红色时,再行搅拌,稍静置后捞取液面的泡沫,晒干,研末,筛去杂质即得。
【性状特征】
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颗粒,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
【化学成分】
青黛主要成分为黄酮类。青黛的黄酮类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如靛玉红、靛蓝《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靛蓝 (C16H10N2O2) 不得少于 2.0%,含靛玉红 (C16H10N2O2) 不得少于 0.13%。
【药理毒理】
- 抗炎、镇痛:每天以 10ml/kg 等容积量对小鼠灌胃给药青黛混悬液 150、300、600mg/kg,4d 后进行热板法试验,能延长痛阈值,降低小鼠扭体次数。
- 抗溃疡:对小鼠进行 DSS 结肠炎造模 6d 后分别按 9.64、771.4mg/(kg・d) 灌胃青黛混悬液和靛玉红混悬液,7d 后,两者均能降低小鼠脾脏 CD4+、T 含量。
- 体内过程:对氚标记靛玉红 (3H - 靛玉红) 正常小鼠灌胃给药 10min,血中已测得一定放射性,30min 后强度逐渐浓集,维持时间较长。在组织中的分布,以消化系统的有关组织(胆、胃、肠和肝)为高,但在 72h 各脏器组织均仍能测得一定放射性,靛玉红在机体内保持的时间较长。靛玉红的排泄较慢,尿中排泄较少,以粪便排泄为主,24h 从尿中排出量为输入量的 12.2%,从粪便排出量为输入量的 44.4%,粪尿总排出量占输入量的 56.6%。大鼠单剂量灌胃 25mg 靛玉红,在大鼠体内分布符合二室模型,峰浓度 Cmax 为(48.63±5.68)ng/ml,达峰时间 Tmax 为(18.76±3.55)h,分布相半衰期 t1/2α 为(38.96±9.51)h,消除相半衰期 t1/2β 为(223.81 士 154.69)h,0~t 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0→t 为(2.87±1.33)μg・h/L。
【药性】
咸,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
- 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证:本品苦能清泄,咸入血分,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与大青叶、板蓝根相似,但解热作用较逊,多用治温热病温毒发斑,常以之与泻火、凉血之品配伍,如《通俗伤寒论》青黛石膏汤,以之与生石膏、生地黄、栀子等通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轻者单用,水调服;重者与凉血止血药生地黄、白茅根等配伍。
- 痄腮,咽痛口疮,疮肿:本品有清热解毒散肿之功。治痄腮肿痛,可单用以醋调涂患处;或与寒水石共研为末,外敷患处,如《普济方》青金散。治咽痛口疮,可与清热解毒之板蓝根、甘草同用;或配牛黄、冰片等吹撒患处。治热毒疮肿,多与解毒消疮之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同用。
- 肺热咳嗽,咯血:本品主归肝经,长于泻肝火,兼泻肺热,又具凉血之功,故善治肝火犯肺,咳嗽胸痛、咯血或痰中带血等症,轻者与化痰止咳之品配伍,如《卫生鸿宝》黛蛤散,以之与海蛤壳同用;重者与凉血清热化痰之丹皮、瓜蒌等同用。
- 肝热惊痫:取本品清肝火作用,亦治肝热生风,惊痫抽搐。如治小儿惊风抽搐,多与息风止痉之品配伍,如《小儿药证直诀》凉惊丸,即与钩藤、牛黄等同用。
- 临床新用:青黛可用于治疗皮炎。
【用法用量】
1~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成药例证】
- 复方青黛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青黛、乌梅、蒲公英、紫草、白芷,丹参、白鲜皮、建曲、绵马贯众、土茯苓、马齿苋、绵萆薢、焦山楂、南五味子(酒蒸)。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用于血热所致的白疕、血风疮,症见皮疹色鲜红、筛状出血明显、鳞屑多、瘙痒明显,或皮疹为圆形、椭圆形红斑,上附糠秕状鳞屑,有母斑;银屑病进行期、玫瑰糠疹见上述证候者。 - 五福化毒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水牛角浓缩粉、连翘、青黛、黄连、炒牛蒡子、玄参、地黄、桔梗、芒硝、赤芍、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血热毒盛,小儿疮疖,痱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出血,痄腮。 - 桂林西瓜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西瓜霜、煅硼砂、黄柏、黄连、山豆根、射干、浙贝母、青黛、冰片、无患子果(炭)、大黄、黄芩、甘草、薄荷脑。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乳蛾、喉痹、口糜,症见咽喉肿痛、喉核肿大、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及轻度烫伤(表皮未破)者。 - 口腔溃疡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药物组成:青黛、白矾、冰片。
功能主治:消溃止痛。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溃疡。 - 青黛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药物组成:青黛、甘草、硼砂(煅)、冰片、薄荷、黄连、儿茶、人中白(煅)。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治疗口疮,咽喉肿痛,牙疳出血等。
【贮藏】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