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植物库
图片库
中药·应用库
关于
登录
查看“皂荚”的源代码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
皂荚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
管理员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ICM|item={{CMM|皂荚 Zào Jiá |Gleditsia sinensis Lam. |鸡栖子,皂角,悬刀,长皂角,乌犀,天丁,皂丁 |皂角刺,大皂角,猪牙皂,皂角子(皂荚子) |豆科皂荚属 |棘刺,成熟果实,不育果实,成熟种子 |皂角刺:辛,温。归肝、胃经。 大皂角、猪牙皂: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皂角子:辛,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皂角刺: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大皂角、猪牙皂: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咳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皂角子:润燥通便,祛风消肿。用于大便燥结,肠风下血,下痢,疝气,瘰疠,肿毒,疮癣。 |《中国药典》(2015年版),《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image=default.jpg|title=“”}} --> [[Category:皂荚属|Z]] [[Category:植物|Z]] {{FOC|abst={{ABS|皂荚 Zào Jiá|''Gleditsia sinensis'' Lam.|鸡栖子,皂角,悬刀,长皂角,乌犀,天丁,皂丁 |[[:Project:皂角刺|皂角刺]]、[[:Project:大皂角|大皂角]]、[[:Project:猪牙皂|猪牙皂]]|豆科|皂荚属|}} |imgs=14 |imgmix='' }}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壮,圆柱形,常分枝,多呈圆锥状,长达16厘米。叶为一回羽状复叶,长10-18(26)厘米;小叶(2)3-9对,纸质,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2-8.5 (12.5)厘米,宽1-4(6)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顶端圆钝,具小尖头,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稍歪斜,边缘具细锯齿,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脉上稍被柔毛;网脉明显,在两面凸起;小叶柄长1-2(5)毫米,被短柔毛。花杂性,黄白色,组成总状花序;花序腋生或顶生,长5-14厘米,被短柔毛;雄花:直径9-10毫米;花梗长2-8(10)毫米;花托长2.5-3毫米,深棕色,外面被柔毛;萼片4,三角状披针形,长3毫米,两面被柔毛;花瓣4,长圆形,长4-5毫米,被微柔毛;雄蕊8(6);退化雌蕊长2.5毫米;两性花:直径10-12毫米;花梗长2-5毫米;萼、花瓣与雄花的相似,惟萼片长4-5毫米,花瓣长5-6毫米;雄蕊8;子房缝线上及基部被毛(偶有少数湖北标本子房全体被毛),柱头浅2裂;胚珠多数。荚果带状,长12-37厘米,宽2-4厘米,劲直或扭曲,果肉稍厚,两面臌起,或有的荚果短小,多少呈柱形,长5-13厘米,宽1-1.5厘米,弯曲作新月形,通常称猪牙皂,内无种子;果颈长1-3.5厘米;果瓣革质,褐棕色或红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种子多颗,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1-13毫米,宽8-9毫米,棕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12月。 产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猪牙皂的模式标本采自四川。 本种木材坚硬,为车辆、家具用材;荚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涤丝毛织物;嫩芽油盐调食,其子煮熟糖渍可食。荚、子、刺均入药,有祛痰通窍、镇咳利尿、消肿排脓、杀虫治癣之效。 所谓猪牙皂实即本种,其所结之短小、弯曲而无种子的荚,原是一类不正常的果。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ABS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FOC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皂荚
。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