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植物库
图片库
中药·应用库
关于
登录
查看“白附子(独角莲)”的源代码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
白附子(独角莲)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
管理员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Category:犁头尖属|B]] [[Category:植物|B]] {{FOC|abst={{ABS|白附子(独角莲) Bái Fù Zǐ/Zi Dú Jiǎo Lián|''Sauromatum giganteum'' (Engl.) Cusimano & Hett.|独角莲(北京、河北、陕西)滴水参、天南星(湖北鹤峰),野芋(湖北均县),白附子(四川、湖北),禹白附、牛奶白附(河北药材名),麦夫子(河南嵩县),疔毒豆(东北),麻芋子(甘肃),芋叶半夏(广西临桂),“达瓦罗玛吉节涧”(藏族语),鸡心白附(西藏) ||天南星科|犁头尖属|《中国植物志》(2004年版)}} |imgs=2 }} 块茎倒卵形,卵球形或卵状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2-4厘米,外被暗褐色小鳞片,有7-8条环状节,颈部周围生多条须根。通常1-2年生的只有1叶,3-4年生的有3-4叶。叶与花序同时抽出。叶柄圆柱形,长约60厘米,密生紫色斑点,中部以下具膜质叶鞘;叶片幼时内卷如角状(因名),后即展开,箭形,长15-45厘米,宽9-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箭状,后裂片叉开成70度的锐角,钝;中肋背面隆起,I级侧脉7-8对,最下部的两条基部重叠,集合脉与边缘相距5-6毫米。花序柄长15厘米。佛焰苞紫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6厘米,粗3厘米;檐部卵形,展开,长达15厘米,先端渐尖常弯曲。肉穗花序几无梗,长达14厘米,雌花序圆柱形,长约3厘米,粗1.5厘米;中性花序长3厘米,粗约5毫米;雄花序长2厘米,粗8毫米;附属器紫色,长(2-)6厘米,粗5毫米,圆柱形,直立,基部无柄,先端钝。雄花无柄,药室卵圆形,顶孔开裂。雌花:子房圆柱形,顶部截平,胚珠2;柱头无柄,圆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 我国特有,产河北、山东、吉林、辽宁、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至西藏南部。辽宁、吉林、广东、广西有栽培。生于荒地、山坡、水沟旁,海拔通常在1500米以下。为本属分布最广、最北的一种。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块茎供药用,能祛风痰、逐寒湿、镇痉,治头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跌打劳伤、肢体麻木、中风不语、淋巴结核等。中药中的“白附子”即系独角莲加工而成。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ABS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FOC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白附子(独角莲)
。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