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植物库
图片库
中药·应用库
关于
登录
查看“中药:白花蛇舌草”的源代码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
中药:白花蛇舌草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
管理员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YP_TMP|abst={{YP_ABS|{{PAGENAME}}|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 ''Hedyotis diffusa'' Willd.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陕西省药材标准(2015版)|[[{{PAGENAME}}]]}} |imgs=2 |imgmix='' }} [[Category:饮片|B]] =====【性状】===== 本品常缠结成团,灰绿色至灰棕色。茎纤细,多分枝,直径约1mm,基部圆柱形,上部略星方杜形,有细纵楼。叶对生,无柄,叶片多卷缩,破碎或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3.5cm,宽 1~3mm,全缘;有托叶,托叶长 1~2mm。花细小,白色,多脱落,单生或对生于叶腋,具短柄或近无柄。蒴果双生,扁球形,直径 2~2.5mm;两侧各有一条纵沟;花萼宿存,顶端四齿裂。种子细小,黑棕色。气微,味淡。 =====【鉴别】===== # 本品 ##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略增厚,部分突出形成乳头状圆锥形非腺毛。皮层窄,薄壁细胞类圆形,有的含破碎的草酸钙针晶,内皮层可见加厚凯氏点。韧皮部薄。木质部 3~6列细胞,导管少,单个呈径向排列;射线细胞径向延长,有时可见壁孔。髓部大,细胞间隙较大,中心常成空腔。 ##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呈多角形;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表面可见颗粒状或短线状角质细纹理和乳头状突起,气孔较少;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有时叶脉处可见角质细纹理,气孔众多;气孔为平轴式。 # 取本品粉末 1g,加甲醇 10ml,超声处理30 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氣甲烷 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花蛇舌草对照药材 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三氣甲烷制成每 1ml 含 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 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u,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氣甲烷-乙酸乙酯 (10:2.5: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105°C加热5~10分钟,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和荧光斑点. =====【检查】===== * 杂质: 不得过5%(中国药典 2015 年版四部通则 2301)。 * 水分: 不得过 12.0%(中国药典 2015 年版四部通则 0832 第二法)。 * 总灰分: 不得过 12.0%(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 2302)。 *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 3.0%(中国药典 2015 年版四部通则 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 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 5.0%. =====【炮制】===== 白花蛇舌草 除去杂质,略洗,切段,干燥。 =====【性味与归经】===== 甘、淡,寒。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消肿。用于肠痈,疮疖肿毒,咽 喉肿痛,毒蛇咬伤,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用法与用量】===== 6~15g。 =====【注意】===== 孕妇慎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YP ABS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YP TMP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中药:白花蛇舌草
。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