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植物库
图片库
中药·应用库
关于
登录
查看“中药:侧柏叶”的源代码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
中药:侧柏叶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
管理员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YP_TMP|abst={{YP_ABS|{{PAGENAME}}|为柏科植物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的干燥枝梢和叶。|柏叶(《金匮要略》),扁柏叶(《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丛柏叶(《闽东本草》)。||[[侧柏]]}} |imgs=0 |imgmix={{IMG_MIX|YP-侧柏叶-0.JPG|侧柏叶|YP-侧柏炭-0.JPG|侧柏炭}} }} [[Category:饮片|C]]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主要分布于东北南部,内蒙古南部,经华北到广东、广西北部、甘肃、陕西、贵州、四川、云南。以江苏、广东、河北、山东等地产量较大。 =====【采收加工】===== 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 =====【炮制】===== * 侧柏叶:除去硬梗及杂质。 * 侧柏炭:取净侧柏叶,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黄色。 =====【性状特征】===== * 侧柏叶: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 侧柏炭:形如侧柏叶,表面黑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焦黄色。气香,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 侧柏叶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鞣质和挥发油。侧柏叶的黄酮类鞣质、挥发油为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本品药材及其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槲皮苷 (C<sub>21</sub>H<sub>20</sub>O<sub>11</sub>) 不得少于 0.10%。 =====【药理毒理】===== # 抗炎:侧柏叶黄酮提取物 12.5~50.0mg/kg 腹腔注射给药 1 次,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及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爪肿胀的急性炎症。 # 止血:侧柏叶炭品的醇提物按生药 4.0g/kg 剂量对大鼠连续灌胃 7d,可显著缩短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血浆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的量,明显降低大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等。 =====【药性】===== 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 ## 血热出血证:侧柏叶味苦涩、性寒,能清热凉血,兼能收敛止血。因其苦寒能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味涩能收敛固涩,入脾经,而能收摄脾气而止血,虽其性寒,配伍温里驱寒、温中止血之药,亦可用治中气虚寒所致吐血。其苦寒燥湿,入下焦,故可用治温热蕴结膀胱所致尿血、血淋,以及湿热蕴结大肠之肠风下血,血痢;若配伍温里散寒,补血止血之品,亦可用治下焦虚寒之便血。其味涩,凉血止血兼能收敛止血,故可用治血热所致崩漏;配伍益气养血之品,亦可用治下血日久,气血两虚之崩漏。 ## 肺热咳嗽:侧柏叶苦能清泻,降泄,寒能清热,又入肺经,故长于清肺热,化痰止咳。可治疗肺热咳喘见上述症状者。 ## 脱发,须发早白:侧柏叶苦寒入血分,能黑润鬓发,可乌发生发,用于血热所致之脱发,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适量。 =====【成药例证】===== #妇宝颗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br/> 药物组成:地黄、盐续断、忍冬藤、杜仲叶(盐炙)、麦冬、酒白芍、甘草、莲房炭、炒川楝子、醋延胡索、侧柏叶(炒)、大血藤。<br/> 功能主治:益肾和血,理气止痛。用于肾虚夹瘀所致的腰酸腿软、小腹胀痛、白带经漏;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见上述证候者。 #癣湿药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br/> 药物组成:土荆、大风子仁、防风、风仙透骨草、吴茱萸、蝉蜕、蛇床子、百部、当归、侧柏叶、花椒、斑蝥。<br/>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风湿虫毒所致的鹅掌风、脚湿气,症见皮肤丘疹、水疱、脱屑、伴有不同程度瘙痒。 =====【贮藏】===== 置干燥处。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IMG MIX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YP ABS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YP TMP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中药:侧柏叶
。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