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植物库
图片库
中药·应用库
关于
登录
查看“中药:番泻叶”的源代码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
中药:番泻叶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
管理员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YP_TMP|abst={{YP_ABS|{{PAGENAME}}|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 ''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或尖叶番泻 ''Cassia acutifolia'' Delile 的小叶。|旃那叶、泻叶(《药物学大成》),泡竹叶(《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 |imgs=2 |imgmix='' }} [[Category:饮片|F]]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狭叶番泻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现盛栽于印度南端丁内未利。尖叶番泻主产于埃及的尼罗河中上游地方;现我国广东省、海南省及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狭叶番泻叶在开花前摘下叶片阴干后用水压机打包。尖叶番泻叶在 9 月份果实将成熟时,剪下枝条,摘取叶片晒干,按全叶与碎叶分别包装。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枝梗及杂质,筛去灰屑。 =====【性状特征】===== 狭叶番泻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 1.5~5cm,宽 0.4~2cm,全缘,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尖叶番泻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凸,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茸毛。 =====【化学成分】===== 番泻叶的主要成分是游离蒽醌及其苷、二蒽酮苷。番泻叶的游离蒽醌及其苷、二蒽酮苷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番泻苷 A (C<sub>42</sub>H<sub>38</sub>O<sub>20</sub>) 和番泻苷 B (C<sub>42</sub>H<sub>38</sub>O<sub>20</sub>) 的总量不得少于 1.1%。 =====【药理毒理】===== # 泻下番泻叶水煎液按 3g/kg 对禁水不禁食致肠燥便秘模型小鼠进行灌胃给药,给药后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缩短、干粪粒数增加、干粪质量增加和稀粪点数增加。番泻叶水煎液按 3g/kg 对复方地芬诺酯致小鼠便秘模型进行灌胃给药,可使小鼠干粪粒数增加且不排便小鼠数量减少。进行断尾止血试验,可缩短止血时间。 # 止血番泻叶中提取的总蒽醌苷 (番泻叶苷 70mg/ml) 按 0.2ml/10g 剂量对小鼠腹腔注射给药。 # 安全性评价番泻叶苷的小鼠 LD<sub>50</sub> 为 1.414g/kg,折合番泻叶生药为 36.3g/kg,此剂量大于临床口服治疗量的 300 倍以上。 =====【药性】===== 苦、甘,寒。归大肠经。 =====【功能主治】===== 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热结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有类似大黄的泻下作用,既能泻下导滞,又能清导实热,适用于热解便秘、习惯性便秘及老人便秘。多单味泡服,小剂量可起缓泻作用,大剂量则可攻下;若热结便秘,腹满胀痛者,可与枳实、厚朴配伍,以增强泻下导滞作用,而奏泄热,利肠腑,通大便之效(《饮片新参》)。此外,本品具有泻下导滞的作用,广泛应用于 X 线腹部摄片或腹部手术及肛门疾病术前服,以清洁肠道。 =====【用法用量】===== 2~6g,后下,或开水冲服。 =====【成药例证】===== 荷丹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br/> 药物组成:荷叶、丹参、山楂、番泻叶、补骨脂(盐炙)。<br/> 功能主治: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用于高脂血症属痰浊挟瘀证候者。 # 通便灵胶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br/> 药物组成:番泻叶、当归、肉苁蓉。<br/> 功能主治: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 通便灵茶(《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内科脾胃分册》)<br/> 药物组成:番泻叶、当归、肉苁蓉。<br/> 功能主治: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本品用于热结所致的便秘,腹胀,及老年习惯性便秘。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 =====【贮藏】===== 避光,置通风干燥。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YP ABS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YP TMP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中药:番泻叶
。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