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植物库
图片库
中药·应用库
关于
登录
查看“中药:半夏”的源代码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
中药:半夏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
管理员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YP_TMP|abst={{YP_ABS|{{PAGENAME}}|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干燥块茎。|水玉、地文(《神农本草经》),和姑(《吴普本草》),守田、示姑(《名医别录》),羊眼半夏(《新修本草》),蝎子草(《植物名实图考》),地珠半夏(《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麻芋果(《贵州民间方药集》),三步跳、泛石子(《湖南野生植物》,地鹧鸪、地茨菇《广西中兽医药植》),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江苏植药志》,捉嘴豆子,地巴豆(《河北药材》),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山东中药》),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中药志》),珠半夏(《广西中药志》),裂刀菜(《辽宁经济植物志》)。||[[半夏]]}} |imgs=0 |imgmix={{IMG_MIX|YP-姜半夏-0.JPG|姜半夏|YP-清半夏-0.JPG|清半夏|YP-清半夏-1.JPG|清半夏|YP-法半夏-0.JPG|法半夏|YP-法半夏-1.JPG|法半夏|YP-法半夏-2.JPG|法半夏}} }} [[Category:饮片|B]] <!-- 3 yinpian imgs --> =====【产地】===== 野生品与栽培品均有。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河南、安徽。现野生半夏从全国大部分地区萎缩至贵州、四川、湖北、甘肃的少数地区,而家种半夏已经发展到贵州、山西、河北、山东、甘肃等地,以山东、河南、江苏所产为道地。建于甘肃省西和县石堡乡张刘村、十里乡板桥村的半夏GAP种植基地已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验收。 =====【采收加工】===== 种子繁殖培育第3年、珠芽繁殖培育第2年,块茎繁殖春栽当年的9月下旬至11月收获。挖取块茎,筛去泥土,按大、中、小分等,放筐内。于流水中用棍棒搓捣脱皮,也可用半夏脱皮机去皮,洗净,晒干或烘干。 =====【炮制】===== *生半夏: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心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每半夏100kg,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去水,加入甘草石灰液(取甘草加适量水煎2次,合并煎液,倒入加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12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为度,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半夏100kg,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性状特征】===== *生半夏:块茎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呈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 *姜半夏: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化学成分】===== 半夏主要含有有机酸类、生物碱氨基酸类、挥发油、微量元素等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酸以琥珀酸(C<sub>4</sub>H<sub>6</sub>O<sub>4</sub>)计,不得少于0.25%;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酸以琥珀酸(C<sub>4</sub>H<sub>6</sub>O<sub>4</sub>)计,不得少于0.25%。本品饮片清半夏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酸以琥珀酸计,不得少于0.30%。 =====【药理毒理】=====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镇咳:半夏生品以及药典法、酸法、碱法炮制品粉末混悬液6、10g/kg灌胃给药,对氨水引咳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止咳作用;半夏碱法与半夏药典法减咳率相近,半夏酸法效果较差。半夏水提物1.5、3g/kg灌胃给药5d,能明显延长氨水致咳模型小鼠咳嗽的潜伏期,并减少咳嗽次数。 ##祛痰:半夏水提物1.5、3g/kg灌胃给药7d能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具有祛痰作用。半夏提取物60、30、10g/kg灌胃给药4d,能明显抑制经气道注入LPS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镇吐:半夏生品以及药典法、酸法、碱法炮制品粉末混悬液100g/kg灌胃给药2d,均能抑制CuSO<sub>4</sub>,致呕吐家鸽呕吐次数;半夏生品减吐率高于半夏药典法制品,半夏碱法制品优于半夏酸法制品。 ##催吐:生半夏细粉2g/kg灌胃给药,可诱发水貂产生干呕和呕吐,于给药后8omin开始出现呕吐反应,发生率均为100%。 ##抗溃疡:200%的半夏水煎醇沉液5、10、20mg/kg肌内注射,可以抑制大鼠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对大鼠幽门结扎型溃疡、吲哚美辛型溃疡及应激型溃疡都有明显对抗作用。 ##抑制胃肠蠕动:生半夏、姜矾半夏和姜煮半夏0.5g/kg给予大鼠灌胃3d,2g/kg小鼠灌胃给药1次,对大鼠胃液中PGE<sub>2</sub>的含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抑制小鼠胃肠运动。 ##激活肝肾功能:半夏1.56、3.12g/kg灌胃给药8d,可显著提高小鼠肝脏Cyp<sub>2</sub>e<sub>1</sub>和Cyp<sub>3</sub>a<sub>11</sub>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高肾脏OAT<sub>1</sub>和OAT<sub>3</sub>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高了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能力。 #抗肿瘤:半夏多糖60、300、600mg/kg分别灌胃给予S<sub>180</sub>荷瘤小鼠、H22肝癌小鼠、EAC艾氏腹水瘤小鼠,连续10d,各剂量对三种肿瘤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体外实验,15、60、120mg/L的半夏糖对肾上腺嗜铬细胞(PC12)有抑制作用,且与剂成正相关关系;60mg/ml的半夏多糖使人神经母细胞(SH-SY5Y)细胞核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半夏凝集素提取物8.60、2.15、0.72mg/kg注射给予S<sub>180</sub>荷瘤小鼠,连续10d,有促进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对实体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抗炎:半夏总生物碱0.03、0.02、0.01g/kg灌胃给药,2次/d,连续3d,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灌胃给药7d,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 #抑菌:半夏有效部位提取物50、25、10、5mg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2种深度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降血脂:半夏水提液4g/kg灌胃给药3周,可使正常大鼠LDL-C,TC/TG比值和LDL-C/HDL-C比值均显著降低,延缓喂饲高脂饲料所致高脂血症的形成;继续灌胃给药3周,可使高脂血症大鼠的TC和TG均显著降低。 ##抑制血栓形成:清半夏75%乙醇提取物10、3g/kg灌胃给药3d,均能显著延长大鼠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和凝血时间。以ADP、胶原为诱导剂时,清半夏75%乙醇提取物0.51、1.00、1.92mg/ml对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具有延迟作用。 ##降低血液黏度:半夏水煎液5g/kg灌胃给药7d,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明显抑制红细胞的聚集和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镇静、催眠、抗惊厥生:半夏水提液10g/kg灌胃药,对尼可刹米兴奋模型小鼠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半夏醇提液12、8g/kg灌胃给药,可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入睡小鼠数,并且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半夏超临界CO<sub>2</sub>乙醇萃取物29.96g/kg灌胃给药,可延长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惊厥模型大鼠痫性发作潜伏期,减轻发作程度,延长痫性放电的潜伏期,减少痫波发放频率,减少放电最高波幅,同时还能使大鼠海马区Glu含量降低,GABA含量升高。 #抗早孕:半夏蛋白250g皮下注射5d,可使怀孕7d的小鼠50%流产,但无动物死亡10。半夏蛋白30mg/kg皮下注射3d,可使怀孕小鼠血浆黄体酮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变薄,胚胎停止发育,抗早孕率可高达100%。 #杀虫:半夏提取物100.0、75.0、50.0、25.0、12.5mg/ml,可引起棉蚜拒食,100mg/ml浓度48h内拒食效果达95%;对棉蚜的毒杀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同一浓度,随时间增长死亡率增高。 #安全性评价:生半夏粉末混悬液小鼠灌胃LD<sub>50</sub>为42.7±1.27g/kg;生半夏与姜半夏小鼠累积灌胃80g/kg·d,均未表现出毒性反应。生半夏粉末混悬液小鼠腹腔注射LD<sub>50</sub>为0.55±0.058g/kg姜浸半夏的LD<sub>50</sub>为1.23±0.032g/kg。姜半夏水煎剂9、15、30g/kg灌胃给药3d,其中30g/kg可诱发孕鼠骨髓细胞SCE轻微升高;3个剂量对孕鼠骨髓细胞和胎鼠肝细胞的CA频率均无明显影响。姜半夏10、20、30g/kg给小鼠灌胃给药13d,母鼠骨髓微核率未见显著升高3。生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0.2g/ml混悬液给家兔点眼0.2ml,均可致家兔眼结膜发生炎性反应,且刺激性大小为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 =====【药性】=====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姜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 *法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 *清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咳。 *姜半夏: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法半夏: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清半夏: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 ##咳嗽痰多:本品辛温燥散,能燥湿而化痰浊,为治湿痰之要药,故常用于咳嗽痰多,风痰眩晕等症。凡湿痰壅滞,症见痰多咳嗽、气逆者,可与陈皮、茯苓等配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若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形寒背冷,感寒易发者,可与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等同用,如《伤寒论》小青龙汤;对于热痰犯肺,咳嗽痰黄质稠者,宜与黄芩、瓜萎等相合,如《医方考》清气化痰丸。凡风痰上扰,症见眩晕头痛,胸痞,呕吐痰涎者,可与天麻,白术,茯苓等相配,如《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 ##呕吐,反胃:本品味辛散苦降,能和胃降逆为治呕吐之上品,故常用于呕吐反胃等证。凡寒饮内停而致呕吐者,可配生姜,如《金匮要略》小半夏汤;若寒甚,干呕,吐涏沫者,宜伍干姜,如《金匮要略》半夏干姜散;若胃热呕吐者,可与黄连、竹茹、橘皮同用,如《温热经纬》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凡虚不纳,症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可与人参、白蜜配伍,如《金匮要略》大半夏汤;若妊妇脾胃虚弱,痰饮上冲而呕吐不止者,可与干姜、人参相合,如《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前人虽有“半夏堕胎”“妊妇忌半夏”之说,但历代医家治妊娠呕吐多本(《内经》)“有故无殒”之义使用半夏。 ##胸脘痞满:本品辛散有毒,能消痞化痰,散结解毒消肿,故常用于胸脘痞满,瘰疬结核,梅核气及痈疽肿毒等证。凡寒热互结于中焦,症见心下痞满不痛,或呕吐下利者,可与黄连、黄芩、干姜等同用,如《伤寒论》半夏泻心汤;若痰热互结,气机不利,症见胸脘痞满,按之则痛者,可与黄连、瓜蒌配伍,如《伤寒论》小陷胸汤。凡胸阳不振痰浊较甚之胸痹,症见心痛彻背者,可与瓜萎、薤白相佐,如《金匮要略》瓜萎薤白半夏汤。凡气滞痰凝之瘿瘤痰核者,可与海藻、香附、青皮等并施,如《外科正宗》通气散坚丸、海藻玉壶丸。凡气滞痰结,咽中如有物阻的梅核气症,无热象者,可与厚朴、苏叶、茯苓等并用,如《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凡痈疽肿毒初起未溃者,《肘后方》则用半夏末与鸡子白调涂,以解毒散结消肿。 #临床新用:半夏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癔球症、老年冠。 =====【用法用量】===== 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成药例证】===== #半夏天麻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br/>药物组成:法半夏、天麻、炙黄芪、人参、苍术(米泔炙)、炒白术、茯苓、陈皮、泽泻、六神曲(麩炒)炒麦芽、黄柏。<br/>功能主治:健脾祛湿,化痰息风。用于脾虚湿盛、痰浊内阻所致的晕眩、头痛、如蒙如裹、胸脘。 #风寒咳嗽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br/>药物组成:陈皮、法半夏、青皮、苦杏仁、麻黄紫苏叶、五味子、桑白皮、炙甘草、生姜。<br/>功能主治:宣肺散寒,祛痰止咳。用于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所致的咳喘,症见头痛鼻塞、痰多咳嗽胸闷气喘。 #竹沥达痰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br/>药物组成:黄芩、半夏(制)、大黄(酒制)、橘红甘草、沉香。<br/>功能主治:豁除顽痰,清火顺气。用于痰热上壅,顽痰胶结,咳喘痰多,大便干燥,烦闷癞狂。 #金嗓利咽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br/>药物组成:茯苓、法半夏、枳实(炒)、青皮(炒)胆南星、橘红、砂仁、豆蔻、槟榔、合欢皮、六神曲(炒)、紫苏梗、生姜、蝉蜕、木蝴蝶、厚朴(制)。<br/>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化痰利咽。用于痰湿内阻、肝郁气滞所致的咽部异物感、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声带肥厚见上述证候者。 #二陈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br/>药物组成: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br/>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注意事项】===== #半夏毒性较大,毒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植物固醇、针晶蛋白。炮制后毒性可降低。中毒后可出现口舌麻木,咽喉疼痛干燥,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继而喉舌肿胀、灼痛充血,流涎,声音嘶哑,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发热、出汗、心悸、面色苍白、脉弱无力、呼吸不规则,严重者抽搐、喉部痉挛,最后死于呼吸麻痹。 #内服切不可用生品,并要控制用量。 #生半夏对皮肤、黏膜刺激性较强。外用生半夏有引起过敏性坏死性皮炎的报道,应予以重视。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IMG MIX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TOCRight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YP ABS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YP TMP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中药:半夏
。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