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植物库
图片库
中药·应用库
关于
登录
查看“碎米桠”的源代码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
碎米桠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
管理员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ICM|item={{CMM|碎米桠 Suì Mǐ Yā |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 |破血丹,山香草,雪花草,野藿香,明镜草,六月令 |冬凌草 |唇形科香茶菜属 |地上部分 |苦、甘,微寒。归肺、胃、肝经。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癥瘕痞块,蛇虫咬伤。 |《中国药典》(2015年版) }}|imgs=3}} --> [[Category:香茶菜属|S]] [[Category:植物|S]] {{FOC|abst={{ABS|碎米桠 Suì Mǐ Yā|''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破血丹,山香草,雪花草,野藿香,明镜草,六月令,冬凌草 ||唇形科|香茶菜属| }} |imgs=0 |imgmix={{IMG_MIX|碎米桠01.jpg|碎米桠|碎米桠02.jpg|碎米桠|碎米桠03.jpg|碎米桠|碎米桠06.jpg|碎米桠|冬凌草01.jpg|冬凌草|冬凌草03.jpg|冬凌草|冬凌草04.jpg|冬凌草02.jpg|冬凌草|冬凌草}} }} 小灌木,高(0.3 )0.5-1(1.2)米;根茎木质,有长纤维状须根。茎直立,多数,基部近圆柱形,灰褐色或褐色,无毛,皮层纵向剥落,上部多分枝,分枝具花序,茎上部及分枝均四稜形,具条纹,褐色或带紫红色,密被小疏柔毛,幼枝极密被绒毛,带紫红色。茎叶对生,卵圆形或菱状卵圆形,长2-6厘米,宽1.3-3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后一情况顶端一齿较长,基部宽楔形,骤然渐狭下延成假翅,边缘具粗圆齿状锯齿,齿尖具胼胝体,膜质至坚纸质,上面榄绿色,疏被小疏柔毛及腺点,有时近无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灰白色短绒毛至近无毛,侧脉3-4对,两面十分明显,脉纹常带紫红色;叶柄连具翅假柄在内长1-3.5厘米,向茎、枝顶部渐变短。聚伞花序3-5花,最下部者有时多至7花,具长2-5毫米的总梗,在茎及分枝顶上排列成长6-15厘米狭圆锥花序,总梗与长2-5毫米的花梗及序轴密被微柔毛,但常带紫红色;苞叶菱形或菱状卵圆形至披针形,向上渐变小,在圆锥花序下部者十分超出于聚伞花序,在上部者则往往短于聚伞花序很多,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疏齿至近全缘,具短柄至近无柄,小苞片钻状线形或线形,长达1.5毫米,被微柔毛。花萼钟形,长2.5-3毫米,外密被灰色微柔毛及腺点,明显带紫红色,内面无毛,10脉,萼齿5,微呈3/2式二唇形,齿均卵圆状三角形,近钝尖,约占花萼长之半,上唇3齿,中齿略小,下唇2齿稍大而平伸,果时花萼增大,管状钟形,略弯曲,长4-5毫米,脉纹明显。花冠长约7毫米,有时达12毫米,但也有雄蕊退化的花冠变小,长仅5毫米,外疏被微柔毛及腺点,内面无毛,冠筒长3.5-5毫米,基部上方浅囊状突起,至喉部直径2-2.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长2.5-4毫米,外反,先端具4圆齿,下唇宽卵圆形,长3.5-7毫米,内凹。雄蕊4,略伸出,或有时雄蕊退化而内藏,花丝扁平,中部以下具髯毛。花柱丝状,伸出,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环状。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长1.3毫米,淡褐色,无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产湖北,四川,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生于山坡、灌木丛、林地、砾石地及路边等向阳处,海拔100-2800米。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宜昌。 河南报道,全草对急慢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慢性肝炎、气管炎均有治疗作用,对食道癌、贲门癌、肝癌、乳腺癌、直肠癌等有缓解症状、延长生命作用。此外,贵州凤岗用全草入药,治感冒头痛、风湿筋骨痛、关节痛。 为一变异幅度极大的种,变化最大的是叶形、叶被毛的情况及幼枝毛茸的多少,但为小灌木,花序为狭的圆锥花序,聚伞花序具极纤细的总梗,花梗也极纤细,花萼钟形,萼齿卵圆状三角形,外面被灰色微柔毛等特征是比较固定的。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ABS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FOC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IMG MIX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碎米桠
。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