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植物库
图片库
中药·应用库
关于
登录
查看“粗榧”的源代码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
粗榧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
管理员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Category:党参属|D]] [[Category:植物|D]] {{FOC|abst={{ABS|粗榧 Cū Fěi|''Cephalotaxus sinensis''(Rehder & E. H. Wilson) H. L. Li|粗榧(浙江)鄂西粗榧(中国树木分类学),中华粗榧杉、粗榧杉(中国裸子植物志),中国粗榧(中国树木学) ||三尖杉科|三尖杉属|《中国植物志》(2004年版)}} |imgs=2 }} 粗榧(原变种) Cephalotaxus sinensis (Rehd. et Wils.) Li var. sinensis 图版98:1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米,少为大乔木;树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状脱落。叶条形,排列成两列,通常直,稀微弯,长2-5厘米,宽约3毫米,基部近圆形,几无柄,上部通常与中下部等宽或微窄,先端通常渐尖或微凸尖,稀凸尖,上面深绿色,中脉明显,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较绿色边带宽2-4倍。雄球花6-7聚生成头状,径约6毫米,总梗长约3毫米,基部及总梗上有多数苞片,雄球花卵圆形,基部有1枚苞片,雄蕊4-11枚,花丝短,花药2-4(多为3)个。种子通常2-5个着生于轴上,卵圆形、椭圆状卵形或近球形,很少成倒卵状椭圆形,长1.8-2.5厘米,顶端中央有一小尖头。花期3-4月,种子8-10月成熟。 为我国特有树种,分布很广, 产于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福建、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云南东南部、贵州东北部、广西、 广东西南部,多数生于海拔600-2200米的花岗岩、砂岩及石灰岩山地。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宝兴。 木材坚实,可作农具及工艺等用。叶、枝、种子、根可提取多种植物碱,对治疗白血病及淋巴肉瘤等有一定疗效。可作庭园树种。 过去曾有植物分类学工作者将叶较短、先端微凸尖的粗榧标本鉴定为日本粗榧C. drupacea Sieb. et Zucc.。粗榧之叶的长短和先端的形态均有变异,有的类型叶较短、先端微凸尖,有的则较长、先端微渐尖,在这两种类型之间常有过渡形态,有时同一树上甚至同一份标本上可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粗榧与日本粗榧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的叶之先瑞显著凸尖,雄球花8-9聚生成头状花序,形较大,径约1厘米,总梗较长,长约6毫米或更长,每一雄球花有雄蕊8-16枚。 宽叶粗榧(变种)(植物分类学报)图版98:2-3 Cephalotaxus sinensis (Rehd. et Wils.) Li var. latifolia Cheng et L. K. Fu, 植物分类学报3 (4): 86. 图50. 2-3. 1975.——Cephalotaxus drupacea auct non Sieb. et Zucc.: S. Y. Hu in Taiwania 10: 25. 1964, quoad W. P. Fang 947, 1015. 本变种与粗榧的主要区别在于小枝粗壮,叶较宽厚(宽达5-6毫米),先端常急尖,叶干后边缘向下反曲。上述各点,除叶端急尖与日本粗榧C. drupacea Sieb. et Zucc.相似外,其他各点均不相同。 产于四川东部(南川、巫溪、奉节)、湖北西部(恩施、合丰)、贵州东南部(凯里、雷公山)、广西东北部(光安)、广东北部(乳源)及福建北部(崇安)等地,生于海拔900-1900米地带。用途与粗榧相同。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金佛山。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ABS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FOC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粗榧
。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