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三脉马兰
马兰 Mǎ Lán
Kalimeris indica (L.) Sch. -Bip.

http://online.bjyyjy.org.cn/%E9%A9%AC%E5%85%B0
别 名 马兰头(救荒本草)鸡儿肠(误用名)田边菊 路边菊 鱼鳅串 蓑衣莲
科 属 菊科 > 马兰属
出 处 《中国植物志》(2004年版)




根状茎有匍枝,有时具直根。茎直立,高30-70厘米,上部有短毛,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基部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3-6稀达10厘米,宽0.8-2稀达5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或有羽状裂片,上部叶小,全缘,基部急狭无柄,全部叶稍薄质,两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无毛,边缘及下面沿脉有短粗毛,中脉在下面凸起。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6-9毫米,长4-5毫米;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长2毫米,内层倒披针状矩圆形,长达4毫米,顶端钝或稍尖,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有缘毛。花托圆锥形。舌状花1层,15-20个,管部长1.5-1.7毫米;舌片浅紫色,长达10毫米,宽1.5-2毫米;管状花长3.5毫米,管部长1.5毫米,被短密毛。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长1.5-2毫米,宽1毫米,褐色,边缘浅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及短柔毛。冠毛长0.1-0.8毫米,弱而易脱落,不等长。花期5-9月,果期8-10月。

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及东部。林奈的原始标本采自中国。

此种常被列于美洲的 Boltonia 属中,但与该美洲的属有区别,即瘦果没有位于边肋上端的特长的毛。此种的舌状花的瘦果常有3个厚肋而呈三角形。

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消食积,利小便,散瘀止血之效,在福建广东通称田边菊、路边菊,湖北、四川、贵州、广西通称鱼鳅串、泥鳅串、泥鳅菜,云南称蓑衣莲。幼叶通常作蔬菜食用,俗称“马兰头”。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