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桃
灌木,高0.5-1.3米,丛状或通常有疏生的开张枝条。茎红色,幼时具2(4)纵线棱及两侧压扁,很快为圆柱形;皮层橙褐色。叶对生,无柄或具短柄,柄长达1.5毫米;叶片倒披针形或椭圆形至长圆形,或较稀为披针形至卵状三角形或卵形,长2-11.2厘米,宽1-4.1厘米,先端锐尖至圆形,通常具细小尖突,基部楔形至圆形或上部者有时截形至心形,边缘平坦,坚纸质,上面绿色,下面淡绿但不呈灰白色,主侧脉4-6对,分枝,常与中脉分枝不分明,第三级脉网密集,不明显,腹腺体无,叶片腺体小而点状。花序具1-15(-30)花,自茎端第1节生出,疏松的近伞房状,有时亦自茎端1-3节生出,稀有1-2对次生分枝;花梗长0.8-2.8 (-5 )厘米;苞片小,线状披针形,早落。花直径3-6.5厘米,星状;花蕾卵珠形,先端近锐尖至钝形。萼片宽或狭椭圆形或长圆形至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锐尖至圆形,边缘全缘,中脉分明,细脉不明显,有或多或少的腺体,在基部的线形至条纹状,向顶端的点状。花瓣金黄色至柠檬黄色,无红晕,开张,三角状倒卵形,长2-3.4厘米,宽1-2厘米,长约为萼片的2.5-4.5倍,边缘全缘,无腺体,有侧生的小尖突,小尖突先端锐尖至圆形或消失。雄蕊5束,每束有雄蕊25-35枚,最长者长1.8-3.2厘米,与花瓣几等长,花药黄至暗橙色。子房卵珠形或卵珠状圆锥形至近球形,长2.5-5毫米,宽2.5-3毫米;花柱长1.2-2厘米,长约为子房的3.5-5倍,合生几达顶端然后向外弯或极偶有合生至全长之半;柱头小。蒴果宽卵珠形或稀为卵珠状圆锥形至近球形,长6-10毫米,宽4-7毫米。种子深红褐色,圆柱形,长约2毫米,有狭的龙骨状突起,有浅的线状网纹至线状蜂窝纹。染色体2n=42。花期5-8月,果期8-9月。
产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及贵州等省区。生于山坡、路旁或灌丛中,沿海地区海拔0-150米,但在山地上升至1500米。日本也有引种。模式是Miller, Figures plants: 101, t. 151, f. 2. 1760 。
花美丽,供观赏;果实及根供药用,果作连翘代用品,根能祛风、止咳、下乳、调经补血、并可治跌打损伤。
本种变异幅度很大,可根据叶形、花序以及萼片大小上的变异至少可划一分为四个类型,即l)柳叶型:叶椭圆形至倒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花序很稀疏;萼片狭卵形而先端锐尖,分布自华中至沿海地区;2)钝叶型:叶较短,长圆形,先端钝形或圆形,基部圆形;花序稍稀疏;萼片狭长圆形而先端钝;分布自湖北东部及江西,南达广东沿海地区;3)宽萼型;叶和萼片较宽,前者自宽椭圆形(基部锐尖及楔形)至宽长圆形(基部圆形及心形),后者有时叶状,花序也是疏松;分布区同第一类型;4)卵叶型:叶短,椭圆形至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钝形至圆形,基部宽楔形至圆形,但萼片长而狭,该类型见于四川南部。上述四个类型由于在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上均显示出连续性质,因此似无必要作种下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