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蜡梅
蜡梅 Là Méi
Chimonanthus praecox(L.) Link

http://online.bjyyjy.org.cn/%E8%9C%A1%E6%A2%85
别 名 蜡梅(本草纲目) 蜡木(河南);素心蜡梅(浙江);荷花蜡梅(江西);麻木柴(贵州);瓦乌柴(贵州罗甸);梅花(江苏);石凉茶、黄金茶(浙江);黄梅花(广群芳谱);磬口蜡梅(广群芳谱);腊梅(植物学名词审查本);狗蝇梅(花镜);狗矢蜡梅(经济植物手册);大叶蜡梅(广西桂林)
科 属 蜡梅科 > 蜡梅属
出 处 《中国植物志》 第30(2)卷 (1979)


落叶灌木,高达4米;幼枝四方形,老枝近圆柱形,灰褐色,无毛或被疏微毛,有皮孔;鳞芽通常着生于第二年生的枝条叶腋内,芽鳞片近圆形,覆瓦状排列,外面被短柔毛。叶纸质至近革质,卵圆形、椭圆形、宽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有时长圆状披针形,长5-25厘米,宽2-8厘米,顶端急尖至渐尖,有时具尾尖,基部急尖至圆形,除叶背脉上被疏微毛外无毛。花着生于第二年生枝条叶腋内,先花后叶,芳香,直径2-4厘米;花被片圆形、长圆形、倒卵形、椭圆形或匙形,长5-20毫米,宽5-15毫米,无毛,内部花被片比外部花被片短,基部有爪;雄蕊长4毫米,花丝比花药长或等长,花药向内弯,无毛,药隔顶端短尖,退化雄蕊长3毫米;心皮基部被疏硬毛,花柱长达子房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质化,坛状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直径1-2.5厘米,口部收缩,并具有钻状披针形的被毛附生物。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4-11月。

野生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广西、广东等省区均有栽培。生于山地林中。日本、朝鲜和欧洲、美洲均有引种栽培。本种模式标本采自我国。

花芳香美丽,是园林绿化植物。根、叶可药用,理气止痛、散寒解毒,治跌打、腰痛、风湿麻木、风寒感冒,刀伤出血;花解暑生津,治心烦口渴、气郁胸闷;花蕾油治烫伤。花可提取蜡梅浸膏0.5-0.6%;化学成分有苄醇、乙酸苄醋、芳樟醇、金合欢花醇、松油醇、吲哚等。种子含蜡梅碱(calycanthine)。

蜡梅繁殖通常用压条法、分根法和种子繁殖。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