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草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福王草
福王草 Fú Wáng Cǎo
Nabalus tatarinowii(Maxim.) Nakai

http://online.bjyyjy.org.cn/%E7%A6%8F%E7%8E%8B%E8%8D%89
别 名 福王草 盘果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科 属 菊科 > 福王草属
出 处 《中国植物志》 第80(1)卷 (1997)


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茎直立,单生,基部直径达1.3厘米,上部圆锥状花序分枝,极少不分枝,全部茎枝无毛或几无毛。中下部茎叶或不裂,心形或卵状心形,长8.5-14厘米,宽6.5-12厘米,有长8.5-14厘米的叶柄,边缘全缘或有锯齿或不等大的三角状锯齿,齿顶及齿缘有小尖头,或大头羽状全裂,有长柄,柄长7-17厘米,顶裂片卵状心形、心形、戟状心形或三角状戟形,长5-15厘米,宽6-15厘米,顶端长或短渐尖,基部心形或几心形或戟形,边缘有不等大的三角状锯齿,齿顶及齿缘有小尖头,侧裂片通常1对,少见2-3对,椭圆形、卵状披针形、偏斜卵形或耳状,长0-6-5.5厘米,宽0.4-4.5厘米,边缘有小尖头;向上的茎叶渐小,同形并等样分裂,上部茎叶与花序分枝下部或花序分枝上的与中下部茎叶同形或宽三角状卵形、线状披针形、几菱形、宽卵形、卵形,但不裂,顶端长或短渐尖,基部平截或楔形,有短柄;全部叶两面被稀疏的膜片短刚毛,叶柄有长或短糙毛或多细胞节毛。头状花序含5枚舌状小花,多数,沿茎枝排成疏松的圆锥状花序或少数沿茎排列成总状花序。总苞狭圆柱状,长1-1.1厘米,宽1-2毫米;总苞片3层,外层及最外层短小,卵形或长卵形,长1-2毫米,宽0.5-1毫米,顶端急尖或钝,内层最长,5枚,线状长披针形或线形,长1厘米,宽1毫米,顶端钝或圆形,外面被稀疏的短卷毛。舌状小花紫色、粉红色,极少白色或黄色。瘦果线形或长椭圆状,长4.5毫米,紫褐色,向顶端渐宽,顶端截形,无喙,向下渐收窄,有5条高起纵肋。冠毛2-3层,细锯齿状,长达8毫米,浅土红色或褐色。花果期8-10月。

分布吉林(安图、敦化、小白山)、辽宁(抚松)、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河北(赞皇、琢鹿、内丘、兴隆)、山西(中阳、沁源、五台、垣曲、五寨、西县、介休)、陕西(华阴、略阳、太白山、志丹)、甘肃(西固、平凉、榆中、天水)、山东(泰安)、河南(嵩县、卢氏、商城)、湖北(巴东、秭归)、四川(茂汶、康定、松潘)、云南(德钦)。生于山谷、山坡林缘、林下、草地或水旁潮湿地,海拔510-2 980米。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有分布。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