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兰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杜鹃兰
杜鹃兰 Dù Juān Lán
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 Don) Makino

http://online.bjyyjy.org.cn/%E6%9D%9C%E9%B9%83%E5%85%B0
别 名 杜鹃兰(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中 药 山慈菇
科 属 兰科 > 杜鹃兰属
出 处 《中国植物志》 第18卷 (1999)


假鳞茎卵球形或近球形,长1.5-3厘米,直径1-3厘米,密接,有关节,外被撕裂成纤维状的残存鞘。叶通常1枚,生于假鳞茎顶端,狭椭圆形、近椭圆形或倒披针状狭椭圆形,长18-34厘米,宽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近楔形;叶柄长7-17厘米,下半部常为残存的鞘所包蔽。花葶从假鳞茎上部节上发出,近直立,长27-70厘米;总状花序长(5-)10-25厘米,具5-22朵花;花苞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 5-12毫米;花梗和子房(3-) 5-9毫米;花常偏花序一侧,多少下垂,不完全开放,有香气,狭钟形,淡紫褐色;萼片倒披针形,从中部向基部骤然收狭而成近狭线形,全长2-3厘米,上部宽3.5-5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侧萼片略斜歪;花瓣倒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向基部收狭成狭线形,长1.8-2.6厘米,上部宽3-3.5毫米,先端渐尖;唇瓣与花瓣近等长,线形,上部1/4处3裂;侧裂片近线形,长4-5毫米,宽约1毫米;中裂片卵形至狭长圆形,长6-8毫米,宽3-5毫米,基部在两枚侧裂片之间具1枚肉质突起;肉质突起大小变化甚大,上面有时有疣状小突起;蕊柱细长,长1.8-2.5厘米,顶端略扩大,腹面有时有很狭的翅。蒴果近椭圆形,下垂,长2.5-3厘米,宽1-1.3厘米。花期5-6月,果期9-12月。

产山西南部(介休、夏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庐山)、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乳源)、四川、贵州、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凤庆、西畴)和西藏。生于林下湿地或沟边湿地上,海拔500-2900米。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越南、泰国和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此种是一个广布种,唇瓣侧裂片的形状和中裂片基部肉质突起均有较大变化,蕊柱上部的狭翅也有类似情况。一些学者将唇瓣上肉质突起较小而平滑,以及蕊柱上部腹面有狭翅的类型分出,另立为种或变种。但根据中国标本,此种特征不仅有过渡,而且有交叉,难以分割,故我们不予划分,仍视为同一个种。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