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松草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植株全部无毛。茎粗壮,高60-150厘米,粗达1厘米,分枝。基生叶在开花时枯萎。茎生叶为三至四回三出复叶;叶片长10-30厘米;小叶草质,顶生小叶倒卵形或扁圆形,长1.5-2.5厘米,宽1.2-3厘米,顶端圆或微钝,基部圆楔形或不明显心形,三浅裂,裂片全缘或有1-2牙齿,两面脉平或在背面脉稍隆起;叶柄长4.5-8厘米,有鞘,托叶膜质,不裂。圆锥花序伞房状,有多数密集的花;花梗长4-17毫米;萼片白色或外面带紫色,宽椭圆形,长3-3.5毫米,早落;雄蕊多数,长6-9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2毫米,顶端钝,上部倒披针形,比花药宽或稍窄,下部丝形;心皮6-8,有长心皮柄,花柱短,柱头侧生。瘦果倒卵形,长4-7毫米,有3条宽纵翅,基部突变狭,心皮柄长3-5毫米,宿存柱头长0.3-0.5毫米。7月开花。
在我国分布于浙江(天目山)、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生海拔500-1800米间草原、山地林边草坡或林中。在朝鲜、日本、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根可治痈肿疮疖(山东中草药手册)、黄疸型肝炎、腹泻等症(内蒙古中草药)。
欧洲唐松草 T. aquilegifolium L. 分布于欧洲,与唐松草的区别在于瘦果梨形,基部渐变细成细长的心皮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