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肥厚,肉质,外面朱红色,内面白色,长 5-15 厘米,直径 4-14 毫米,疏生支根。茎直立,高 40-80 厘米,四稜形,具槽,密被长柔毛,多分枝。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 1.3-7.5 厘米,密被向下长柔毛,小叶 3-5 (7),长 1.5-8 厘米,宽 1-4 厘米,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偏斜,边缘具圆齿,草质,两面被疏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长 2-14 毫米,与叶轴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 6 花或多花,下部者疏离,上部者密集,组成长 4.5-17 厘米具长梗的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略被疏柔毛,比花梗长或短;花梗长 3-4 毫米,花序轴密被长柔毛或具腺长柔毛。花萼钟形,带紫色,长约 1.1 厘米,花后稍增大,外面被疏长柔毛及具腺长柔毛,具缘毛,内面中部密被白色长硬毛,具 11 脉,二唇形,上唇全缘,三角形,长约 4 毫米,宽约 8 毫米,先端具 3 个小尖头,侧脉外缘具狭翅,下唇与上唇近等长,深裂成 2 齿,齿三角形,先端渐尖。花冠紫蓝色,长 2-2.7 厘米,外被具腺短柔毛,尤以上唇为密,内面离冠筒基部约 2-3 毫米有斜生不完全小疏柔毛毛环,冠筒外伸,比冠檐短,基部宽 2 毫米,向上渐宽,至喉部宽达 8 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长 12-15 毫米,镰刀状,向上竖立,先端微缺,下唇短于上唇,3 裂,中裂片长 5 毫米,宽达 10 毫米,先端二裂,裂片顶端具不整齐的尖齿,侧裂片短,顶端圆形,宽约 3 毫米。能育雄蕊 2,伸至上唇片,花丝长 3.5-4 毫米,药隔长 17-20 毫米,中部关节处略被小疏柔毛,上臂十分伸长,长 14-17 毫米,下臂短而增粗,药室不育,顶端联合。退化雄蕊线形,长约 4 毫米。花柱远外伸,长达 40 毫米,先端不相等 2 裂,后裂片极短,前裂片线形。花盘前方稍膨大。小坚果黑色,椭圆形,长约 3.2 厘米,直径 1.5 毫米。花期 4-8 月,花后见果。
产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生于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谷旁,海拔 120-1300 米。日本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华北。
根入药,含丹参酮,为强壮性通经剂,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为妇科要药,主治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血瘀,腹痛,经痛,经闭,庙痛。对治疗冠心病有良好效果。此外亦治神经性衰弱失眠,关节痛,贫血,乳腺炎,淋巴腺炎,关节炎,疮疖痛肿,丹毒,急慢性肝炎,肾孟肾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癫癎。外用又可洗漆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