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赤小豆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赤小豆
赤小豆

为豆科植物赤小豆 Vigna umbellata Ohwi et Ohashi 或赤豆 Vigna angularis Ohwi et Ohashi 的干燥成熟种子。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8%B5%A4%E5%B0%8F%E8%B1%86
别 名 赤豆(《日华子本草》),红豆(《本草纲目》),红小豆(《本草原始》),猪胆赤(《本经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读》),小红绿豆(《陆川本草》),金红小豆、朱小豆(《药材学》),朱赤豆(《中药材手册》)。
植 物 赤小豆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特征】
  • 赤小豆:呈长圆形而稍扁,长 5~8mm,直径 3~5mm。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侧,白色,约为全长 2/3,中间凹陷成纵沟,另侧有 1 条不明显的棱脊。质硬,不易破碎。2 个子叶,乳白色,气微,味微甘。
  • 赤豆:呈短圆柱形,两端较平截或钝圆,直径 4~6mm,表面暗棕红色,有光泽,种脐不突起。
【化学成分】

赤小豆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还含有糖类、鞣质、黄酮、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赤小豆的皂苷为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药理毒理】
  1. 利尿:药量为 30、15g/kg 赤小豆三氯甲烷及正丁醇萃取部位灌胃给予小鼠 7d,能明显增加盐水负荷模型小鼠的尿量,且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具有更高效利尿作用。
  2. 抗氧化:40、80、120ng 剂量的赤豆总黄酮提取物,对 Fe 导致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抗氧化作用大于芹菜素。
  3. 雌激素样作用:10~200μg/ml 赤豆提取物能明显诱导 MCF-7 细胞孕激素受体 (PR) 基因 mRNA 和蛋白的表达,10~200g/ml 赤豆黄酮提取物能显著促进 MCF-7 细胞的增殖,100μg/ml 时作用达到最大,以上作用均能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所完全拮抗。
  4. 避孕:赤小豆中提纯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剂量在 2mg/ml 以上时体外能显著抑制人体精子,该抑制剂对人体精子顶体粒蛋白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 致早产:100% 赤小豆水煎剂以 15ml / 次,每日 4 次的剂量,灌胃孕兔服用直至产仔,可明显缩短孕兔的孕、产程时间。
【药性】

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水肿,小便不利:本品甘酸偏凉,性善下降。具有益胃健脾,清热燥湿、利水道,使水湿和湿热从小便出而消肿,止渴、止泻、退黄的功效。配赤茯苓人血分,清理下焦湿毒作用强,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肿。配连翘,泻心火,具有清上焦诸热,解热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热内蕴之黄疸,湿热下注之淋证,妇科盆腔急性炎症发作和产后高烧。
    2. 痈肿:本品入血能降火行血解热毒、排脓。《本草经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可用治疗痄腮,乳痈,肠痈,丹毒,烂疮等。
【用法用量】

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成药例证】
  1. 琥珀消石颗粒(《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八册》)
    药物组成:赤小豆、当归、琥珀、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蒲黄、牛膝。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消石。用于石淋,血淋,也可用于泌尿系统结石属湿热瘀结证者。
  2. 肾炎解热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白茅根、连翘、荆芥、炒苦杏仁、陈皮、大腹皮、盐泽泻、茯苓、桂枝、车前子(炒)、赤小豆、石膏、蒲公英、蝉蜕。
    功能主治:疏风解热,宣肺利水。用于风热犯肺所致的水肿,症见发热恶寒、头面浮肿、咽喉干痛、肢体酸痛、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脉浮数;急性肾炎见上述证候者。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