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西青果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西青果
西青果

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 Terminalia chebula Retz. 的干燥幼果。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8%A5%BF%E9%9D%92%E6%9E%9C
别 名 西藏青果(《饮片新参》),藏青果(《中药材手册》)。
植 物 诃子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亦有野生品。原分布于越南(南部)、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尼泊尔、印度等地。在我国主产于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广东、广西(南宁)等地亦有栽培。

【采收加工】

9~10月采收未成熟的幼果,经水烫后晒干。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性状特征】

呈长卵形,略扁,长1.5~3cm,直径0.5~1.2cm。表面黑褐色,具有明显的纵皱纹,一段较大,另一端略小,钝尖,下部有果梗痕。质坚硬。断面褐色,有胶质样光泽,果核不明显,常有空心,小者黑褐色,无空心。气微,味苦涩,微甘。以身干、个均匀、质坚实、断面无空心者为佳。

【化学成分】

西青果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西青果的脂肪酸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药理毒理】
  • 降血糖:西青果70%甲醇提取物按0.5g/kg的剂量给禁食16h的大鼠灌胃,能降低正常大鼠进食麦芽糖30min后的血糖,对正常大鼠进食蔗糖后各时间段的血糖没有影响。
【药性】

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解毒。用于阴虚白喉。

【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
    • 咳嗽痰喘,阴虚白喉:西青果苦、酸而涩,人于肺经,既能清热解毒、利咽开音,又有养阴生津、敛肺止咳之功。治肺经有热所致之咳嗽痰喘,常配以款冬花、苦杏仁、白果等药,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如青果止嗽丸。治热盛津伤、热毒内盛等所致的咽喉肿痛,失音及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每与地黄、麦冬、玄参等药同用,如金果饮咽喉片。
【用法用量】

1.5~3g。

【成药例证】
  1. 青果止嗽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
    药物组成:西青果、款冬花(蜜炙)、麦冬、桑白皮(蜜炙)、姜半夏、石膏、苦杏仁、白果仁、麻黄(蜜炙)、川贝母、百合、甘草、马兜铃(蜜炙)、黄芩。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经有热,咳嗽痰喘。
  2. 西黄清醒丸(《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分册》
    药物组成:西青果、黄芩、金果榄、栀子、防己、槟榔、木香、甘草、薄荷脑、冰片、蜂蜜。
    功能主治:清利咽喉,解热除烦。用于肺胃蕴热引起的口苦舌燥,咽喉肿痛,烦躁不安,气滞胸满,头晕耳鸣。
  3. 清喉利咽颗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黄芩、西青果、桔梗、竹茹、胖大海、橘红、枳壳、桑叶、醋香附、紫苏子、紫苏梗、沉香、薄荷脑。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宽胸润喉。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发干、声音嘶哑;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常用有保护声带作用。
  4. 金果饮咽喉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地黄、西青果、麦冬、玄参、蝉蜕、胖大海、南沙参、太子参、陈皮、薄荷素油。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清热利咽。用于肺热阴伤所致的咽部红肿、咽痛、口干咽燥;急、慢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亦可用于放疗引起的咽干不适。
  5. 健民咽喉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玄参、蝉蜕、桔梗、胖大海、西青果、薄荷素油、麦冬、诃子、板蓝根、地黄、甘草、薄荷脑。
    功能主治:清利咽喉,养阴生津,解毒泻火。用于热盛津伤、热毒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失音及上呼吸道炎症。
【贮藏】

置干燥处。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