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草豆蔻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草豆蔻 为姜科植物草豆蔻 Alpinia katsumadae Hayata 的干燥近成熟种子。 | |
---|---|
别 名 | 豆蔻(《名医别录》),漏蔻(《南方异物志》),草果(《通志》),草蔻(《本草从新》),大草蔻(《药材资料汇编》《中药志》),草蔻仁、飞雷子、弯子(《广东中药》)。 |
植 物 | 海南山姜 |
出 处 |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其中以广东遂溪、雷州为最宜产区。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状特征】
类球形的种子团,直径 1.5~2.7cm。表面灰褐色,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 3 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团略光滑。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长 3~5mm,直径约 3mm,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脊为一条纵沟,一端有种脐;质硬,将种子沿种脊纵剖两瓣,纵断面观呈斜心形,种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 1/2;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微苦。
【化学成分】
草豆蔻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草豆蔻的挥发油为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规定,本品药材及其饮片含挥发油不得少于 1.0%(ml/g)。
【药性】
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本品芳香温燥,长于燥湿化浊,温中散寒,行气消肿。故脾胃寒湿偏重,气机不畅者宜之。与干姜、厚朴、陈皮等温中行气之品同用,如厚朴温中汤。
- 寒湿呕吐证:本品可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多与肉桂、高良姜、陈皮等温中止呕之品同用,如草豆蔻散,尤以胃寒湿阻气滞呕吐最为相宜。
- 痢疾:本品温燥,温脾燥湿,除中焦之寒湿而止泻痢。用于寒湿内盛,清浊不分而腹痛泻痢者,可与苍术、厚朴、木香同用。
【用法用量】
3~6g。
【成药例证】
复方草豆蔻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
药物组成:草豆蔻、肉桂、小茴香。
功能主治:驱风健胃,芳香矫味药。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