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花蕊石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花蕊石
花蕊石

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8%8A%B1%E8%95%8A%E7%9F%B3
别 名 花乳石(《嘉佑本草》)。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产地】

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采挖后,除去杂石和泥沙。

【炮制】
  • 花蕊石:洗净,干燥,砸成碎块。
  • 煅花蕊石:取净花蕊石,照明煅法煅至红透。
【性状特征】

为粒状和致密块状的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具棱角,而不锋利。白色或浅灰白色,其中夹有点状或条状的蛇纹石,呈浅绿色或淡黄色,习称 “彩晕”,对光观察有闪星状光泽。体重,质硬,不易破碎。气微,味淡。以质坚硬,色白带 “彩晕” 者为佳。

【化学成分】

花蕊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CaCO3),还含有少量铁盐、铝盐,及锌、铜、钴、镍、铬、镉、铅等元素及少量的酸不溶物。花蕊石的碳酸盐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药理毒理】
  1. 止血:生花蕊石、炮制花蕊石水煎液 2.5g/ml 按 4ml/kg 的剂量给摘眼球致流血小鼠模型灌胃、连续 3d,均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花蕊石水煎液 0.2g/150ml 浓度按 100ml/kg 的剂量给小鼠灌胃,连续 10d,可有效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
  2. 抗惊厥:20% 花蕊石混悬液按 0.2mg/10g 给二甲弗林致惊厥小鼠模型灌胃,连续 4d,小鼠发生抽搐、强直惊厥及死亡发生的时间减少。
【药性】

酸、涩,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

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仆伤痛。

【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血证:花蕊石味酸涩,归肝经,人血分,功专止血。既收敛止血,又化瘀止血,止中有行,散中有收,止血而不留瘀,散血而不妄行,为止血之佳品。且药性平和,对于体内外出血诸症,无论有无瘀滞,属寒属热皆可运用。可单用为末,如《十药神书》花蕊石散,治疗劳证五脏崩损,涌吐血出。
    2. 瘀血证:本品尚能化瘀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化瘀止血、行气止痛药乳香、没药、紫苏等同用,如《外科正宗》花蕊石散。
【用法用量】

4.5~9g,多研末服。外用适量。

【成药例证】
  1. 颈复康颗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羌活、川芎、葛根、秦艽、威灵仙、苍术、丹参、白芍、地龙(酒炙)、红花、乳香(制)、黄芪、党参、地黄、石决明、煅花蕊石、关黄柏、炒王不留行、桃仁、没药(制)、土鳖虫(酒炙)。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用于风湿瘀阻所致的颈椎病,症见头晕、颈项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
  2. 止血定痛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三七、煅花蕊石、海螵蛸、甘草。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止痛。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胃酸过多、出血属血瘀证者。
  3. 花蕊石止血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
    药物组成:花蕊石。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用于咯血,便血,胃及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出血,亦可用于轻度呼吸道出血。
  4. 止血宁片(《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十册》)
    药物组成:三七、紫珠草、马齿苋、槐花(炒)、血余炭、花蕊石。
    功能主治:止血,消肿,化瘀。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崩中下血,衄血,咯血,吐血等出血证。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贮藏】

置干燥处。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