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绵马贯众

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
跳转至:导航搜索
绵马贯众
绵马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

http://online.bjyyjy.org.cn/%E4%B8%AD%E8%8D%AF:%E7%BB%B5%E9%A9%AC%E8%B4%AF%E4%BC%97
别 名 止泺(《尔雅》),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符(《神农本草经》),伯萍、乐藻、草鸱头(《名医别录》),贯来、贯中、渠母、贯钟、伯芹、药渠、黄钟(《吴普本草》),伯药、药藻(《经典释文》),风尾草(《本草图经》),蕨薇菜根(《滇南本草》),贯仲、管仲
植 物 粗茎鳞毛蕨
出 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及北京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去泥沙,晒干。

【炮制】
  • 绵马贯众: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即得。
  • 绵马贯众炭:取绵马贯众片,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性状特征】
  • 绵马贯众:呈长倒卵形,略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有的纵剖为两半,长7~20cm,直径4~8c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形,长3~5cm,直径0.5~1.0cm;表面有纵棱线,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有3条须根,鳞片条状披针形,全缘,常脱落。质坚硬,断面略平坦,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绵马贯众炭本品为不规则的厚片或碎片。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味涩。
【化学成分】

绵马贯众的主要成分是间苯三酚类衍生物及多种三萜化合物。绵马贯众的间苯三酚类衍生物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药理毒理】
  1. 雌激素样作用:切除双侧卵巢的雌性大鼠自术后第3天起自由饮服1%浓度的绵马贯众水煎剂,然后每天增加剂量至术后第1周末达到6%,并维持到第7周末,可明显抑制去卵巢肥胖大鼠的体重增加,降低胰岛素水平和血清MDA水平,升高血清雌激素水平。
  2. 抗病毒:绵马贯众的水、乙醇提取物62.5、125、250mg/kg灌胃给小鼠,每天1次,连续4d,可降低感染FM1株的小鼠肺指数,减轻病区引起的炎症反应。
  3. 抑菌:绵马贯众提取物溶液体外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3125%,对沙门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625%,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625%。
  4. 止血:1g/ml绵马贯众炭水煎液按2.25g/kg灌胃给小鼠,每天1次,连续3d,可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
【药性】
  • 绵马贯众: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 绵马贯众炭:苦、涩,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
  • 绵马贯众:清热解毒,驱虫。用于虫积腹痛,疮疡。
  • 绵马贯众炭:收涩止血。用于崩漏下血。
【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虫积:本品可用于多种肠寄生虫病。治钩虫,可与榧子、槟榔、红藤等药合用;治绦虫,可与槟榔、雷丸等配制丸剂服用;治蛲虫,可与鹤虱、苦楝皮等。
    2. 热毒证:本品可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热斑疹,以及痄腮等病证。常与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等配伍。
    3. 血证:本品炒炭能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出血证。治崩漏,功效尤良。常与侧柏叶、仙鹤草等配伍同用。
【用法用量】
  • 绵马贯众:4.5~9g。
  • 绵马贯众炭:5~10g。
【成药例证】
  1. 解毒维康片(《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口腔肿瘤儿科分册》)
    药物组成:绵马贯众、半枝莲、土茯苓、青黛、白花蛇舌草、黄芪、狗脊、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青蒿、枸杞子、乌梅。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补益肝肾。用于白血病热毒壅盛、肝肾不足证及放疗和化疗引起的血细胞减少等症。
  2. 抗感颗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药物组成:金银花、赤芍、绵马贯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症见发热、头痛、鼻塞、喷嚏、咽痛、全身乏力、酸痛。
  3. 梅翁退热颗粒(《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七册》)
    药物组成:岗梅、水翁花、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绵马贯众、野菊花、三叉苦、倒扣草、石膏。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痈散结。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胸脘胀痛,喉痹,乳蛾。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2018-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